金沟
在今江苏沛县东五里。《清一统志·徐州府一》: 金沟,“三河口诸水,由此而入运河。地多沙,其中隐隐若麸金,故名”。
集镇名,在江苏省金湖县中南部。属金南镇。人口 2400。为原金沟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隋炀帝乘船从扬州路过此地,一贵妃不慎将金钗掉入河中,得名金钗涧。后乡民为引水灌田,掘涧为沟,取名金沟,村以沟名。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并产薄荷。有棉纺、针织、编织、五金等厂。特产“金沟大糕”。公路、航道通县城、高邮市、天长市等地。
金 顶
在今江苏沛县东五里。《清一统志·徐州府一》: 金沟,“三河口诸水,由此而入运河。地多沙,其中隐隐若麸金,故名”。
集镇名,在江苏省金湖县中南部。属金南镇。人口 2400。为原金沟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隋炀帝乘船从扬州路过此地,一贵妃不慎将金钗掉入河中,得名金钗涧。后乡民为引水灌田,掘涧为沟,取名金沟,村以沟名。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并产薄荷。有棉纺、针织、编织、五金等厂。特产“金沟大糕”。公路、航道通县城、高邮市、天长市等地。
金 顶
又作洪池、鸿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晋故城东二十里,今偃师市西。《水经·谷水注》: 谷水自洛阳城东南,“又东注鸿池陂。池东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池中又有东西横塘,水流径通”。北魏亦作洪池。久湮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解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城东、城西二村之间。北周废。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西。属河东郡。北周废。
唐武德四年 (621) 置,为西利州治。治所即今云南永仁县。贞观十一年 (637) 为微州治。天宝后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云南省永仁县,属姚州。天宝末年废。
①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治。蒙古语“和林”意为“二十”,“格尔”意即“房屋”。②即今辽宁朝阳县东南九十里二十家子镇。清光绪重订道光《承德府志》卷7朝阳县之东南境: “二十家子在五十家子东二十里。”③即今
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小岭镇。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阿拉楚客城东有小岭。中东铁路经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东清铁路有小岭站。
即洋卓雍错。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清松筠《西招纪行诗》注:巴则山“岭南有大海子,番名洋卓云角”。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以云远府改置为孟养府,后为麓川思氏所并。三十五年 (1402) 得其地仍称府。永乐二年 (1404) 改置为孟养军民宣慰使司。治今缅甸孟养。正统十三年 (1448) 又为麓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比渡坡在大方东南。《志》云,渡六归河至比渡坡,趋以列箐,道险隘。”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大定府:比渡坡“在城东南五十五里,渡六归河而赴以列箐
①在今安徽宣州市。《方舆胜览》 卷15宁国府: 陵阳山 “在宣城。一峰为叠嶂楼,一峰为谯楼,一峰为景德寺”。《明一统志》 卷15宁国府: 陵阳山 “在府城内。冈峦盘屈,孤峰秀拔,为一郡之镇。宋郭祥正诗
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南。即破冈渎中七埭之一。《梁书·丘仲孚传》:南齐永泰元年(498),王敬则过武进陵口, 曲阿令丘仲孚“谓吏民曰:‘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冈埭,泻渎水以阻其路,得留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