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釜山

釜山

①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正义》引 《括地志》: “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 即此。

②即今河北徐水县西北四十五里釜山。《新定九域志》 卷2: 釜山,“邢子励 《高阳记》 云: 漕水出釜山”。《方舆纪要》 卷12安肃县: 釜山 “以形似名,西接黑山,东临峭壁,中有谷甚宏敞。初入曰釜阳口,内为釜山村。泉甘土肥,物产鲜美。黄帝朝诸侯合符釜山,或以为即此山”。

③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魏书·太宗纪》:泰常元年 (416),“秋七月甲申,帝自白鹿陂西行,大狝于牛川,登釜山,临殷繁水”。

④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 釜山 “在州南六十里。连环五十余里,势如覆釜。后魏将辛祥夜袭梁将吴武成于釜山,即此”。《魏书》 作 “金山”。


古山名。(1)《史记·五帝本纪》:“合符釜山。”《正义》引《括地志》:“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东,一说在今徐水县西。(2)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西南、五德沟北。《魏书·太宗纪》:泰常元年(416年),“大狝于牛川,登釜山,临殷繁水而南”,即此。相传为黄帝合诸侯符契处。


猜你喜欢

  • 凤凰山城

    即高句丽之乌骨城。在今辽宁凤城市区东南凤凰山与高丽山之间。周围全长十五、六公里,有南北二门。出土陶片、铁镞及辽、金铜印。明《辽东志》云:“城随山铺砌,可容万余众。”

  • 五里哨

    明置,属清平卫。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五里桥乡。

  • 安陆县

    秦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北五十三里。西汉属江夏郡。西晋为江夏郡治。东晋末徙治今湖北安陆市。南朝宋为安陆郡治。西魏为安州治。隋大业初为安陆郡治。唐为安州治。北宋宣和元年(1119)为德安府治。

  • 林种拱邦长官司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后废。

  • 郑河

    古名不家水。在今河南郑州市和中牟县境。《金史·地理志》 开封府中牟县: “有郑河。”《方舆纪要》 卷47郑州: 郑水 “源出梅山,京、索二水自荥阳而东合于郑水,又东北至中牟县,溉田千余顷,其余水下入于

  • 南安邑

    战国时蜀国地。即今四川乐山市。《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南径南安县……县治青衣江会,衿带二水矣,即蜀王开明故治也。” 秦灭蜀国后置县。

  • 鹿洞堡

    在今四川南川县南。《方舆纪要》 卷69南川县: 鹿洞堡在 “县南四十里”。

  • 松山县

    辽开泰二年 (1013) 置,为松山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金属大定府。蒙古中统三年 (1262) 为松州治。至元二年 (1265)废。古县名。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

  • 柳驴城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魏书·唐和传》: 世祖遣万度归讨焉耆,唐和 “会度归喻下柳驴以东之六城,因共击波居罗城,拔之。后同征龟兹,度归令和镇焉耆。时柳驴戍主乙真伽率诸胡将据城而叛,和领轻骑一百匹

  • 旴江亭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旴江上。《舆地纪胜》卷35建昌军:盱江亭“在郡城天酒门外盱水之上,南唐韩熙晟记”。《清一统志·建昌府一》:盱江亭“南唐制置使陈晖建,韩熙载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