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泉堡
明弘治十三年 (1500) 置,属宁夏后卫。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南铁柱泉村。《方舆纪要》卷62宁夏后卫: 铁柱泉堡在 “卫西南六十里。有泉百步,寇入,必饮马于此。嘉靖十五年,制臣刘天和改筑旧堡,包铁柱泉于堡中,设兵据守。十九年,寇犯固原,自铁柱泉引还,镇将任杰等迎击败之”。
明弘治十三年 (1500) 置,属宁夏后卫。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南铁柱泉村。《方舆纪要》卷62宁夏后卫: 铁柱泉堡在 “卫西南六十里。有泉百步,寇入,必饮马于此。嘉靖十五年,制臣刘天和改筑旧堡,包铁柱泉于堡中,设兵据守。十九年,寇犯固原,自铁柱泉引还,镇将任杰等迎击败之”。
清置,属太谷县。即今山西太谷县东北四十三里范村镇。乾隆四十三年 (1778) 设主簿驻此。民国时设县佐。在山西省太谷县东北部。面积303.4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范村,人口 2680。原
在今浙江宁海县东。《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登台桥 “在县东七十二里。跨海港,凡二十四洞。宋发运使郑霖建,路通象山”。
亦作建州石敦站。元置,故址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锦州砬子古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建州,东南一百(里)石敦。”
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02乐昌县:泐溪岩在“县西北三里。岩有石室,深三丈,广五丈余。《道书》以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其北五里,泐溪出焉,南流入武水”。
北周天和二年 (567) 置,属洪雅县。即今四川洪雅县。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洪雅县为丹棱县,于洪雅镇置洪雅县。
集镇名。在河北省满城县城东南部。江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6600。古时沟河环绕,围村建有土城,故名。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西瓜。有水泥构件、农具修造、面粉等厂。保阜公路经此。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石洞沟。《宋史·王全斌传》:乾德三年(965),蜀将“(王)昭远闻(史)延德兵趋来苏,至清强,即引兵退,陈于汉源坡”。即此。又作汉源驿。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续资治通鉴长
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寿光县南部析置,治屯田(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屯田)。1949年徙治寒桥(今寿光市东寒桥镇)。1953年撤销,并入寿光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寿光县南部析置,治今寿光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大泉源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南有大泉眼。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通化县:“县属大泉源,在快当帽子西南五十里。由县市往桓仁恒通过此地。”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北大甲镇。清为大甲堡,设巡司于此,属苗栗县。日本占领后,初设大甲区,属台中厅大甲支厅。1920年改设大甲街,属台中州大甲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甲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