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国
西晋太康五年(284)改安平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武邑、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县市地。北魏改为长乐郡。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置。治信都县(即今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冀州、武强、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市县地。属冀州。北魏改置为长乐郡。
西晋太康五年(284)改安平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武邑、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县市地。北魏改为长乐郡。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置。治信都县(即今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冀州、武强、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市县地。属冀州。北魏改置为长乐郡。
又作木足定。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北四十里处。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明永乐十二年(1414)置,直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马关县西六十八里八寨镇。后废。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即今云南省马关县西八寨镇。直隶云南都司。清康熙元年(1662年)改为永平里。
即今四川泸县东北一百里立石镇。明《泸州志》引南宋《江阳谱》:本州安贤乡中下里第二十都有“立石市”。《明史·猛如虎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陷泸州,其地三面临江,惟立石站可走”。即此。
即二崤。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魏书·地形志》陕州崤县:“有三崤山。”《北史·崔宏传》:族人崔宽为“陕城镇将。三崤地险,人多寇劫”。《方舆纪要》卷46:“三崤山亦曰二崤。”
即今福建南靖县西北水潮。清有千总驻此。
西汉景帝四年(前153)置,属广陵国。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四十六里夹江北小沙洲上(今属丹徒县)。东汉属广陵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六年(285)复置,东晋省入舆县。寻复置。北齐属江阳郡。陈属广陵郡。隋
古之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光绪《绥远旗志》卷2:“白道岭在城北三十里。俗名吴公坝。”
北魏景明中置,治所在涡阳县 (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后移今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怀远、宿县、固镇、颍上、濉溪、涡阳、利辛等县地。南朝梁改西徐州。(涡guō) 北魏景明中置,治涡阳城(
即今山东莒南县西南三十里板泉镇。旧属兰山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兰山县 (今临沂市) 东北有板泉堐。
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堋口县置,属九陇县。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