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口白塔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建于五代吴越末期。用白石雕砌而成,八面九层,仿木构楼阁式建筑。顶部为铁塔刹。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基须弥座的束腰上刻佛经,塔身壶门两侧浮雕佛、菩萨和经变故事。是五代吴越时期最精美、最典型的仿木构形式的石塔。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建于五代吴越末期。用白石雕砌而成,八面九层,仿木构楼阁式建筑。顶部为铁塔刹。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基须弥座的束腰上刻佛经,塔身壶门两侧浮雕佛、菩萨和经变故事。是五代吴越时期最精美、最典型的仿木构形式的石塔。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今四川安岳县南李家镇。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李家街“在治南一百二十里”。
在今西藏定日县 (协嘎尔) 西一百四十里。为藏南重地。清代称定日汛,有重兵驻防。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定日汛岔路有三: 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洛咙边隘; 一西行二日即抵聂拉
又名祁沟。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三十里岐沟。《水经· 圣水注》: 桃水 “出涿县故城西南奇沟东八里大坎下”。因地势险要,唐末于此置祁沟关。
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清光绪三十年(1904)五原厅由大佘太移治于此。后又徙治隆兴长(今五原县)。
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为唐代漕运中转站。《元和志》 卷5河阴县: 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裴耀卿为相,“兼转运都使,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自江、淮来者悉纳河阴仓,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
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澄镇西。《方舆纪要》卷99海澄县:九都堡“在县城(治今海澄镇)西。今学宫饷馆设于此”。
即北舍县。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南老城。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建昌:“东三百里有元时北社县,国初改为碧社。”《明史·地理志》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东有北社县,元属永宁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
即今广东四会市北九十里威整镇。清时有把总驻防。
北宋置,属汶川县。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三十里龙溪乡。
在今山东长岛县北。《清一统志·登州府》: 南隍城岛 “在蓬莱县北四百余里。又北九十里,有北隍城岛。南为山东界,北为辽东界,实诸岛脉络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