闼门池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抚松县东南与朝鲜交界处之白头山天池。清阮葵生 《长白山记》:“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 清张凤台 《长白征存录》卷2: “天池。山上有潭曰闼门,时常云雾溟濛,水鸣如鼓,故名龙潭,一曰天池。天池其通称也。”《清史稿·地理志》 长白府: “长白山在北。上有天池,旧曰闼门,形椭圆,斜长二十九里,周七十余里,池深莫测,水鸣如鼓,七日一潮,土人谓池与海通。”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抚松县东南与朝鲜交界处之白头山天池。清阮葵生 《长白山记》:“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 清张凤台 《长白征存录》卷2: “天池。山上有潭曰闼门,时常云雾溟濛,水鸣如鼓,故名龙潭,一曰天池。天池其通称也。”《清史稿·地理志》 长白府: “长白山在北。上有天池,旧曰闼门,形椭圆,斜长二十九里,周七十余里,池深莫测,水鸣如鼓,七日一潮,土人谓池与海通。”
即可蓝山。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附近。《汉书·地理志》 安定郡乌氏县: “都卢山在西。” 《元和志》 卷3原州百泉县: “可蓝山,一名都卢山,在县西南七十里。”
唐会昌初于废和城县侧置东流场,以大江东流为名。大中四年(850)移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为东流县。
①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十里。《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禹王台,“ 《县志》: 世传神禹治水时,凿马陵山,引沭水归海,筑台于此,以镇水势”。明正德间,台渐圮,嗣后沭水泛涨而西,县城屡被冲决。清康熙间,始筑
一名旗山。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明 《寰宇通志》 卷39袁州府: 坤长山 “在府城西。山自坤方来,连亘甚远,因名”。《清一统志·袁州府》: 坤长山 “在宜春县西南七里”。
当今青海乐都县西北之水磨沟。《水经·河水注》: “湟水又东,左则承流谷水南入。”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达尔达姆特。道光《新疆识略》卷11:达尔达木图卡伦,“此小卡伦,在锡伯营所辖沙巴尔托海卡伦西南一百余里”。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七十六里余杭镇南。宋《乾道临安志》 卷2: “南荡巡检司寨,在钱塘县界。”《方舆纪要》 卷90杭州府: 南荡 “地近南湖,宋绍兴三年置孳生马监于余杭南荡诸乡,乾道四年废南荡监,以田还
西汉置,属上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南。属上郡。东汉末废。
西汉置,属河间国。治所在今河北泊头市。东汉废。《寰宇记》 卷68定远军东光县: “候井,按 《郡国县道记》 云: 汉县,唐 《地理书》 并失其所在,以理推之,盖在今弓高县西北三十里房将池侧近。旧传此池
唐置,在今新疆精河县东。《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渡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唐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