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师县
唐于营州东北置,属师州羁縻州。神龙中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闾城(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后废。
古县名。唐贞观三年(629年)以室韦、契丹部落置,侨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境内废阳师镇。以阳师水得名。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移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境内。唐神龙初移治良乡县故东冈城(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内)。五代晋废。
唐于营州东北置,属师州羁縻州。神龙中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闾城(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后废。
古县名。唐贞观三年(629年)以室韦、契丹部落置,侨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境内废阳师镇。以阳师水得名。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移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境内。唐神龙初移治良乡县故东冈城(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内)。五代晋废。
一作鄂端诺尔、火敦脑儿。蒙古语谓星为鄂敦,水滩曰他拉,诺尔意为池,即星宿海。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麻多乡境。《清一统志· 青海厄鲁特》: 黄河源 “名阿尔坦河,流入鄂敦他腊”。
即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明史·地理志》 田州:“北有岜马甲巡检司。”清改为岜马镇。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昌州置,治所在枣阳县 (今湖北枣阳市)。辖境约当今湖北枣阳市及河南唐河县地。唐武德三年 (620) 改为昌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昌州置,治枣阳县(即今湖北枣阳市)。辖境
西晋置,属渤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桑园镇)北十五里南运河东岸安陵村。北魏改名安陵县。古县名。西晋置,治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北魏改名安陵县。
战国楚邑,在今湖南辰溪县西。《楚辞·九章·涉江》:“朝发汪渚兮,夕宿辰阳。”即此。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湖南省辰溪县西南。因在辰水之北,故名(《水经注·沅水》)。《楚辞·九章·涉江》:“朝发枉陼兮,夕
①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朐山县:“东二十里有永安堤,北接山,环城长十里,以捍海潮,开元十四年,刺史杜令昭筑。”②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清一统志·河南府三》:永安堤“唐武德中筑,当河
在今湖南江永县东南。《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祖山冈营 “在永明县东南,接广西富川县长桧村界。设把总戍守”。
在今江西波阳县北。《清一统志·饶州府》: 童子渡港 “在鄱阳县北五十里,受建德山涧诸水,合张公犁耙水,西南流入乌坽湖”。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方舆纪要》卷68通江县:大险溪“在县东百里。又有小险溪,下流俱入于渠江”。
在今陕西凤县西南。《金史·章宗纪》:泰和六年 (1206),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降,右监军遣兵趣凤州,完颜纲遣 “张仔会吴曦于兴州之置口”。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