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县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改弋阳县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因县东有阳陵故名。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废。
古县名。汉景帝五年(前152年)筑阳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景帝死后葬此。初属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左冯翊。东汉属京兆尹。三国魏废。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改弋阳县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因县东有阳陵故名。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废。
古县名。汉景帝五年(前152年)筑阳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景帝死后葬此。初属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左冯翊。东汉属京兆尹。三国魏废。
①东汉置,属济北国。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西晋废。②明洪武十年(1377)改成州置,属巩昌府。治所即今甘肃成县。清属阶州。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古县名。东汉置,治今山
唐南诏前期置,治所在云南城(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后改弄栋节度。
战国赵地,在今河北张北县南。《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十九年(前307),“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旗纛山 “在司东南二十里。状若旌旗”。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万丈潭,“《旧经》昔有黑龙自潭飞出”。杜甫有《万丈潭》诗:“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窑压万丈内。”
北宋时居住于南广河中上游地区的少数族部落。在今四川高县、珙县、筠连、兴文等县地。《宋史·蛮夷传四》: “南广蛮在叙州庆符县以西,为州十有四。”
北宋置,属潮阳县。即今广东潮阳市南海门镇。即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南海门镇。北宋属潮阳县。
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象鼻山东漓江之中。唐元和中,裴行立在此建立苑庄,为游宴胜地。柳宗元作 《訾家洲亭记》: “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江,水之中曰訾氏之洲。” 《明一统志》 卷83
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 (897) 以沂海节度使号泰宁军,治所在兖州 (今山东兖州市)。辖沂、海、兖、密、徐五州,相当今山东胶州湾以西,高密、安丘、莱芜、泰安以南,济宁及江苏丰县以东,南至安徽怀远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桂阳州》:石梯岭,“由临武至桂阳别径也。山岭一道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