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桥墟
即今广西博白县东南英桥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博白县图:东南有阴桥墟。
即今广西博白县东南英桥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博白县图:东南有阴桥墟。
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五十五里。《清一统志·福宁府》:四城山“亦名四层山。危壁峭立,上有巨石黑色,名铁印山。下多屯田军营”。《方舆纪要》作“泗城山”。
五代晋开运三年 (946) 置,治所德昌县(今广西兴安县)。北宋乾德元年 (963) 废。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楚置,南汉同。治全义(今广西兴安县)。辖境即相当今临桂、灵川、兴安等县一带。北宋乾德
古三天子鄣山主峰。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六十里,南接歙县,东接浙江临安县界,为县境镇山。《山海经·海内南经》:“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郭璞注:“今在新安歙县东,今谓之三王山,浙江出其边也。”《寰宇记》卷
①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长江东岸。《方舆纪要》 卷27东流县: “黄石矶在县东北五十里,亦滨大江。明正德十四年,宸濠犯安庆,泊舟于此。问矶名,左右曰: 王失矶也。濠大恶之。未几果败。旁有黄石港,其处皆黄土
①即长江三峡简称。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市西南津关间。《南齐书·州郡下》:益州“三峡险阻,蛮夷孔炽”。《梁书·孔谦传》:宋泰始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即今广东普宁市东北洪阳镇。《明史·地理志》 普宁县: “万历十 (三) 年移治黄坑,以洋乌、水二都还潮阳。”即今广东省普宁市北洪阳。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置普宁县治
在今福建漳州市东三十里堆云岭。《清一统志·漳州府》:万松关“在龙溪县东三十里鹤鸣、岐山之间,即堆云岭也。山势险峻,为渡江必由之道。明崇祯二年,知府施邦曜筑关于此”。
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北十里红崖山。《明史·朱燮元传》:天启三年(1623),讨奢崇明之乱,“奢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即此。
三国魏改沓氏县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镇东南。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改沓氏县置,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大岭屯古城。属辽东郡。《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景初三年(239年),“以辽东东
原名普光寺。唐宋时名光相寺。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方舆纪要》卷52嘉定府:光相寺“自白水至寺,历八十四盘,山径如线,可通登跻,如是者六十里至峰顶,即普贤示现之处。寺屋皆以板为之”。南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