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斜
亦名陈陶斜、咸阳斜。在今陕西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房琯将兵复西京,至便桥,“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胡三省注曰:“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
又作陈陶斜、咸阳斜。“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资治通鉴》胡注)。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兴元元年(784年)李晟讨朱泚,自东渭桥移军西上,与“李怀光会于咸阳西陈涛斜”,即此。
亦名陈陶斜、咸阳斜。在今陕西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房琯将兵复西京,至便桥,“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胡三省注曰:“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
又作陈陶斜、咸阳斜。“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资治通鉴》胡注)。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兴元元年(784年)李晟讨朱泚,自东渭桥移军西上,与“李怀光会于咸阳西陈涛斜”,即此。
南诏置,属会川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
在今广西来宾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05象州:石牙山“在来宾县南乡。平地有二石,峭拔宛如象牙”。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马龙县境。东汉改同濑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马龙县境内,一说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北。属益州郡。东汉时改同濑县。
在今湖南桃源县东。《方舆纪要》卷80桃源县:“邹溪在县东四十里。源出县东北水田村,流入沅江,商贾辐辏处也。”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北。《清一统志·惠州府》:鸡公嶂“在永安县东北五十里。高四百余丈,周四十里,为县主山”。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大林乡。民国《重修正阳县志》卷1:“大林店,城南九十里。有集。”
唐神龙元年 (705) 析鄮县、宁海二县置,属台州。治所在彭姥村(今浙江象山县治)。以山得名。广德二年 (764) 改属明州。南宋属庆元府。元属庆元路。明、清属宁波府。民国初属浙江会稽道。1927年直
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灰山“在卫西北七十五里”。
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南。《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89: 南凉太初三年 (399),秃发利鹿孤伐凉,“遣其将金树、苏翘率骑五千,屯于昌松、漠口”。即此。北周废。古县名。十六国南凉置,治今甘肃省
东汉改郁秩县置,属北海国。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三国魏改为胶东县。东汉建武六年(30年)更封冠军侯贾复置,治今山东省平度市。三国魏改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