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陈留郡

陈留郡

①西汉元狩元年(前122)置,治所在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及尉氏县以东,宁陵县以西,延津、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地。西晋改为陈留国,移治小黄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北)。西晋末复为郡,移治仓垣城(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废。孝昌中复置,移治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隋开皇初废。唐天宝初改汴州复置,乾元初复为汴州。

②东晋咸康四年(338)侨置,治所在小黄县(今安徽亳州市)。隋开皇初废。

③东晋义熙末侨置,属南兖州。治所在浚仪县(今安徽寿县西南)。南朝宋属南豫州。南齐属豫州。隋开皇初废。

④南朝梁侨置,为陈州治。治所在陈留县(今安徽太和县东北三里)。辖境相当今安徽太和等县地。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陈永定二年(558)改广梁郡置,属南豫州。治所在石封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及浙江安吉等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废。


(1)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置,治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属兖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东到民权、宁陵等县,西至开封、尉氏等市县,北及延津、长垣等县,南到杞县、睢县地域。三国魏改为国,西晋移治小黄县(今开封市东)。东晋末复为郡。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废,孝昌中复置,移治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仅辖今开封、封丘等市县地。东魏为梁州治,北周为汴州治。隋开皇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汴州为陈留郡。东汉文学家蔡邕、西晋诗人阮籍皆本郡人。(2)东晋咸康四年(338年)侨置,治小黄县(今安徽亳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亳州市和河南省鹿邑县地。属兖州。南朝宋属豫州。北魏属南兖州。隋开皇初废。(3)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侨置,治今安徽省寿县西南。辖境约当今安徽省寿县西南至安丰塘镇以北地。南朝宋属南豫州,齐属豫州。北魏属扬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4)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改广梁郡置。治石封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广德县和浙江省安吉县地。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猜你喜欢

  • 中陵县

    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城镇北。东汉属定襄郡,建安末年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属雁门郡。东汉建安末废。

  • 浇河郡

    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治所在浇河城 (今青海贵德县南)。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后陷于吐谷浑。北魏废为浇河戍。《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径浇河故城北,有二城东西角倚。东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宋少帝景平中拜

  • 严剥寨

    在今浙江衢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今湖南镇水库中)。明置严剥巡司于此。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废。在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西南湖南镇水库境。明初置巡检司于此,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裁。

  • 咸平卫

    即武平卫。在今安徽亳州市城内。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建,后废。

  • 岭南广西道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属湖广行省。治所在静江路 (今广西桂林市)。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明初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治静江路(治今广西桂林市

  • 金堂河

    指今四川金堂县境之沱江。《寰宇记》卷76金水县: 金堂水,“ 《华阳国志》 云: 新都县有金堂山,山有水,合巴、汉大江”。《明史· 地理志》 金堂县: “雒水经此,曰金堂河。” 《方舆纪要》 卷67金

  • 雍梁

    又名雍氏。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二十四里古城镇。《左传》: 襄公十八年 (前555),楚师伐郑, “��子冯、 公子格率师侵费滑、 胥靡、 献于、雍梁”。杜注: “河

  • 君子村

    在今河南卫辉市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卫辉府二》:蘧伯玉墓“在汲县西北三十里君子村”。春秋卫蘧伯玉居此。故名。

  • 临水堡

    明置,属肃州卫。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四十里临水乡。《方舆纪要》 卷63肃州卫: 临水堡 “在卫东四十里,亦曰临水驿”。清设有把总。

  • 两渡镇

    清置,属灵石县。即今山西灵石县北十八里两渡镇。在山西省灵石县北部。面积98.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两渡,人口 3220。古称回水湾,因该处有两个渡口,后改为两渡。1949年属灵石县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