陑山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尚书·商书 ·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伪孔传: “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 《寰宇记》 卷46河东县: “雷首在河东界,此山有九名,谓历山、首山、薄山、襄山、甘枣山、渠猪山、独头山、陑山等之名。”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尚书·商书 ·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伪孔传: “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 《寰宇记》 卷46河东县: “雷首在河东界,此山有九名,谓历山、首山、薄山、襄山、甘枣山、渠猪山、独头山、陑山等之名。”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后迁今德令哈市西。《清史稿·地理志》 北右末旗: “牧地在布喀河源沙尔诺尔之西。东至色尔柯克达巴,南至察罕陀罗海,西至萨尔鲁克,北至库尔鲁
即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西娄山。《初学记》 卷8引 《水经注》 曰: “狗山顶上有狗迹。今在临洺县西。” 唐武德五年 (618),太宗亲征刘黑闼,于此立营。
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南四十里黄土坎满族乡。清于此建行宫。《清一统志 ·承德府一》: 黄土坎行宫 “在承德府治北,钓鱼台北十七里。康熙五十六年建。……宫之北有赛音河,会入固都尔呼河”。
清雍正四年(1726)置,属奉天府。治所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辖境约当今吉林德惠、舒兰二市以南之松花江流域。乾隆十二年(1747)改置吉林厅。清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置,治今吉林省吉林市。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陈书·周迪传》:天嘉四年(563),周迪据临川,陈主遣其弟顼击之,迪兵溃,逾岭奔晋安,“明年秋,复越东兴岭”,即此。《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东兴岭在“县东三十里。因东兴废县
即玉渊潭。在今江西星子县庐山栖贤寺侧三峡涧中。《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玉渊“在栖贤寺门外。张孝祥书‘玉渊’二字”。清同治《江西通志》卷60南康府:玉渊潭“诸水合流奔注潭中,惊波喷空泻下三峡。潭上有白
亦作大灵河、灵河、凌河。在今辽宁西部。清《满洲源流考》卷15引《元一统志》:“大凌河在兴中州,下流入义州境。”《方舆纪要》卷37广宁右屯卫:大凌河在“卫西二十五里。自广宁中屯卫流入境,又东南入于海”。
今四川犍为县东北罗城镇。清嘉庆 《犍为县志》 卷2: 罗城铺在 “县东八十里。通荣县”。《清史稿·曾望颜传》: 咸丰十年 (1860) 李永和义军 “据观音场,师自黄阁寺进攻,战于罗城铺”。即此。
又名鼓山。在今河北武安市南三十里。海拔846米。《魏书·地形志》: 临漳县 “有鼓山”。《元和志》 卷15滏阳县: 鼓山 “一名滏山,在县 (按:今磁县) 西北四十五里。滏水出焉。泉源奋涌,若滏水之汤
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明洪武八年(1375) 于此置巡司,属胶州。清雍正十二年 (1734)裁。古镇名。在今山东省胶南市北。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巡检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废。后又称逢猛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