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
蒙古至元六年 (1269) 置河东陕西道提刑按察司,治京兆路 (今陕西西安市)。八年改为陕西四川道。元至元十六年 (1279)改陕西汉中道。二十八年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后时废时复。延祐二年 (1315) 徙治凤翔府 (今陕西凤翔县)。后废。
蒙古至元六年 (1269) 置河东陕西道提刑按察司,治京兆路 (今陕西西安市)。八年改为陕西四川道。元至元十六年 (1279)改陕西汉中道。二十八年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后时废时复。延祐二年 (1315) 徙治凤翔府 (今陕西凤翔县)。后废。
即青石岭。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后汉书·西羌传》: 元初四年 (117),“冬,任尚将诸郡兵与马贤并进北地击狼莫,贤先至安定青石岸,狼莫逆击败之”。即此。古山名。又称青石原、青石岭。在今甘肃省泾川县西
即今江西宜春市东二十里下浦乡。明嘉靖《袁州府志》卷2宜春县:“下浦,县东。”
①在今安徽合肥市南巢湖中。《明一统志》卷14庐州府: 姥山“在府城东南一百里巢湖中。居合肥、巢、庐江三邑之间。一名圣女山。上有太姥庙”。②一作老山。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里,三山镇南。《宋书·沈攸之传
在今山东莒县东二十里。元于钦 《齐乘》作 “屋漏山”。《方舆纪要》 卷35莒州 “焦原山” 条下: 屋楼山 “以重叠耸秀而名”。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河畔。始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大德五年(1301)正月,成宗铁穆耳将昭睿顺圣皇太后的影像供奉于寺内。元末荒废。
1913年改沧州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即今河北沧州市。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东南部。属沧州市。面积 1527 平方千米。人口65.8万。辖4镇、15乡(含4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沧州市新华区。
1948年革命根据地由四明山区部分地析置,属浙江省。治所在今浙江余姚市南三十四里梁弄镇。1949年废。旧县名。1948年由四明山区部分地析置,治梁衕(梁弄,今浙江余姚市西南梁弄)。因境内有四明山得名。
即今河北新河县东南辛章乡。明嘉靖《冀州志》新河县地理图:东有辛章堡。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永宁县置,属永宁州。治所即今四川古蔺县。以古蔺州为名。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南部,与贵州省接壤。属泸州市。面积 3181.4 平方千米。人口74
在今湖北宣恩县东。《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龙平溪“在卫东南二百余里。又有细沙溪,出东门山,流合龙平溪,共注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