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路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为全国十五道之一。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和宁夏长城以南、秦岭川北及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 (1072)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习惯上仍称二路为陕西路。
北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及山西省西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1072年)析为永兴军路、秦凤路。元丰元年(1078年)又合并为陕西路。八年又析为永兴军、秦凤二路。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为全国十五道之一。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和宁夏长城以南、秦岭川北及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 (1072)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习惯上仍称二路为陕西路。
北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及山西省西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1072年)析为永兴军路、秦凤路。元丰元年(1078年)又合并为陕西路。八年又析为永兴军、秦凤二路。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明置巡司于此。
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望奎县西南呼兰河中流与通肯河之间。后废。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安庄卫。治所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废。
一作棠。春秋楚邑,后入吴。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史记·刺客列传》: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即此。古邑名。又作棠。春秋楚邑,后属吴。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
在今广西邕宁县西八尺江北岸。明置巡司于此。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八尺之北,大江之西,巡司名八尺,驿又名黄花。”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西北、邕江南岸。以近八尺江得名。地势险要,明洪武
清以明石河驿改置,属宁海县。即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北石河满族镇。《清一统志·奉天府二》:石河堡“在宁海县(今大连市金州区)北六十里”。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思州府黄道溪长官司: 黄道溪在 “司西南八十里。……诸溪下流皆附平溪大河入于沅江”。
唐吐蕃军镇。在今四川小金县东境。《旧唐书· 吐蕃传》: “雅州经略使路惟明与三部落主赵日进等率兵三千进攻逋租、偏松城。” 即此。
亦名龙桥山。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寰宇记》 卷120武龙县: “以邑界武龙山为名。”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武龙山 “在涪州东南。…… 《明统志》: 龙桥山在武龙县东五十里。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上清寺附近。抗日战争期间为张治中公馆,因园内有两株桂树而得名。1945年8月,毛泽东来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张治中一家迁往他处,供毛泽东使用。是毛泽东同国民党代表谈判之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