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井监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改陵州置,为盐监。治所在仁寿县 (今四川仁寿县)。《寰宇记》 卷85陵井监: “按 《图经》: 汉时有山神号十二玉女,为道人张道陵指陵上开盐井,因此陵上有井名陵井。”监以陵井名。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地。宣和四年 (1122) 改为仙井监。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陵州置,治仁寿县(今属四川),属成都府路。辖境约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二县地。宣和四年(1122年)改为仁井监。盛产井盐。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改陵州置,为盐监。治所在仁寿县 (今四川仁寿县)。《寰宇记》 卷85陵井监: “按 《图经》: 汉时有山神号十二玉女,为道人张道陵指陵上开盐井,因此陵上有井名陵井。”监以陵井名。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地。宣和四年 (1122) 改为仙井监。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陵州置,治仁寿县(今属四川),属成都府路。辖境约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二县地。宣和四年(1122年)改为仁井监。盛产井盐。
即今陕西铜川市东南三十里陈炉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陈垆镇“土人陶瓦器为业,故名”。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江阳县置,属渝州。治所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北五十里顺江镇。《寰宇记》卷136江津县:“以斯地在江之津为名。”大业初属巴郡。唐武德初属渝州,天宝初属南平郡,乾元初属渝州。北宋乾德五年
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五十二里石塘镇,原为海岛,后因海岸线外移与大陆相连。《方舆纪要》卷92太平县:石塘山“屿岙参错,大山环峙。旧属黄岩县,居民甚众。明初以倭寇犯境,徙居民于内地,此山遂墟”。
即揟次县。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作 “揖次”。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2谓 “揟次” 与 “揖次” 形似而讹。古县名。西晋时改揟次县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属昌松郡。北周时废入昌松
①在今四川江油市南。《元和志》卷33昌明县:“廉水,经县东北,去县五里。让水, 出县北平地。”《南史·胡谐之传》:“(范)柏年本梓潼人。……见宋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
即唐墅。今江苏常熟市东南唐市镇。《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常熟县:唐墅在“县东南三十里。旧名尤泾”。
三国吴改居风县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北马江南岸。南朝宋为九真郡治。隋属九真郡。唐属南陵州。天宝中废。见“居风县”。
即日喀则。今西藏日喀则市。
一名槐水。在今河北赞皇、元氏、高邑、赵县、宁晋县境。上源曰槐河,下游曰沙河。下游历代屡有变化,唐代流径赵县南东入洨河,五代又改径高邑东南、柏乡北五里,东注入洨河。今除上源外,早已淤塞。《资治通鉴》:
清雍正九年 (1731) 建,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 (街村)。因七世达赖喇嘛移居惠远庙,故建土城驻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