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陵川县

陵川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泽州。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元和志》 卷15: “因川为名。” 大业初属长平郡。唐属泽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 废,后复置陵川县。清雍正六年 (1728) 属泽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东南临河南省。属晋城市。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25.2万。辖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割高平地置陵川县,属泽州。《读史方舆纪要》:陵川县“以县多陵阜而名”。又《山西历史地名录》:“以县有陵阳水,故名陵川。”大业初属长平郡。唐武德初属盖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泽州。北宋、金属泽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并入晋城县,后复置陵川县。明因之。清属泽州府。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长治专区,1958年陵川县再并入晋城县,1961年恢复原制。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1985年属晋城市。地处太行山腹地。香磨河、南峪河、廖东河、原平河、北召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薯类为主。盛产党参。矿产有煤、铁、硫黄、铝土、硅、铜、铅、水晶石、石膏、云母、大理石等。工业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建材、造纸、陶瓷、纺织等。沁辉、陵长、陵晋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崇安寺、真泽宫、佛山、黄围灵湫等。


猜你喜欢

  • 紫阳县

    明正德七年 (1512) 升紫阳堡置,属兴安州。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 迁今紫阳县。清属兴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

  • ①即沙。春秋卫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左传》: 定公七年 (前503),卫、齐 “乃盟于琐”。经文作沙。杜注: “琐即沙。” 《清 一统志·大名府二》 “沙亭” 条引 《晋地道记》: “ (元城)

  • 炉山汛

    清置,属清平县。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香炉山。旧有外委戍守。

  • 四辅

    唐、宋时京畿附近四个府、州的合称。 (1)唐开元十二年(724)称近京畿的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县)、华州(治今华县)、岐州(治今凤翔县)、蒲州(治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为四辅。(2)北宋崇宁、政和间,曾

  • 新宾县

    ①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后废。②1929年改兴京县置,属辽宁省。治所在新宾堡 (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1945年改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仍属辽

  • 泽州

    ①隋开皇初改建州置,治所在高都县 (开皇十八年改丹川县,即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元和志》 卷15: “盖取濩泽为名。”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地。大业初改长平郡。

  • 青牛谷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五老峰下。《舆地纪胜》 卷25南康军: 青牛谷,“ 《浔阳记》 云,青牛谷在五老峰下,相传云老君阳见之所。唐杨衡诗云,随云步入青牛谷,青牛道士留我宿”。

  • 芦地隘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芦地。《方舆纪要》卷99永春县:“芦地隘在县西北五十里新犁山下。亦嘉靖二年建。”

  • 西藏自治区

    (藏zàng)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部,南邻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人口259.2万。辖拉萨市(地级)和日喀则市(县级)以及那曲、昌都、山南

  • 梁金山

    即今广东开平市北梁金山。《清一统志·肇庆府》: 梁金山 “在开平县 (旧治在今市东北苍城镇) 东二十里。又北曰狮子山,以象形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