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高县
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陵川、高平二县析置,属太行区。治大槲树 (今山西陵川县西南大槲树)。后迁侯庄 (今山西高平县东南侯家庄)。1945年10月撤销,并入陵川、高平二县。
旧县名。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由山西省陵川县西部和西南部、高平县东南部(米山、云泉以南,白晋路以东)析置。以两县首字为名。治大槲树村(今陵川县西南),同年11月迁侯庄(今高平市区东南)。1945年6月后撤销,仍归各县。
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陵川、高平二县析置,属太行区。治大槲树 (今山西陵川县西南大槲树)。后迁侯庄 (今山西高平县东南侯家庄)。1945年10月撤销,并入陵川、高平二县。
旧县名。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由山西省陵川县西部和西南部、高平县东南部(米山、云泉以南,白晋路以东)析置。以两县首字为名。治大槲树村(今陵川县西南),同年11月迁侯庄(今高平市区东南)。1945年6月后撤销,仍归各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拟设,属兴东道。治所在托罗山 (今黑龙江萝北县北兴东镇)。1912年改置萝北设治局。1916年改为萝北县。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清末并入囊谦土司。
南齐置,属广州。治所在龙乡县(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南朝梁移治安遂县(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隋废。南朝齐置,治龙乡县(今广东罗定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罗定市及阳春、云浮等市部分地区。南朝梁移治
蒙古宪宗六年 (1256) 置威楚万户,元至元八年 (1271) 改威楚路,属云南行省。后置威州(即今云南楚雄市) 为路治。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及南涧、景东、镇沅、景谷等县地。至元二十一年
即南北朝时义阳三关之一的平靖关。《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武勇将军李国兴攻(魏)平静关,克之”,即此。即“平靖关”。《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年),“武勇将军李国兴攻(魏)平静关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北。《方舆纪要》卷42介休县:“小桥泊在县东北十八里,亦西入汾河。”
亦作罗徊洞。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罗回。元废。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汉上林苑中。《汉书·扬雄传》:“翼乎徐至于上兰。”又《元后传》:王莽欲虞乐太后,令“冬飨饮飞羽,校猎上兰”。即此。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西汉上林苑内宫观之一。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南。《续汉书 · 郡国志》: 射阳县注引 《地道记》 有博支湖。《水经·淮水注》: 中渎水 “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博芝即博支。《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博支湖 “在宝应县东
①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会山”条下:芦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其麓有脊,连徽山之阴。《志》云,山左有水,北入旌德,下流达大江;山右有水,南入歙县,下流达浙江”。②亦作卢山。在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