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山
在今湖南湘潭市西。《清一统志 · 长沙府》: 陶公山 “在湘潭县西七里。旧多古木。晋陶侃镇潭州,卜筑于此,因以为名。《县志》: 山下临深潭,曰锦石湾。潭畔有石,踞江拥沙而起,色赤如锦,因名”。今山上有陶侃衣冠冢。冢前有 “晋都督陶桓公墓” 碑。
在今湖南湘潭市西。《清一统志 · 长沙府》: 陶公山 “在湘潭县西七里。旧多古木。晋陶侃镇潭州,卜筑于此,因以为名。《县志》: 山下临深潭,曰锦石湾。潭畔有石,踞江拥沙而起,色赤如锦,因名”。今山上有陶侃衣冠冢。冢前有 “晋都督陶桓公墓” 碑。
金明昌四年 (1193) 置,属真定府。治所即今河北阜平县。元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清顺治十六年 (1659) 废。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复置,移治王快镇,在今阜平县东南五十里。后又移治今阜平县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三十七里风洞山上。《明史·马昊传》:正德十年(1515),“乃督参将张杰等修筑墙栅, 自三舍堡至风洞关,凡五十里”。
在今浙江杭州市。宋时建于清波门外聚景园中。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卷3: “聚景园,孝宗所筑……有柳浪、学士等桥。” “柳浪闻莺” 为西湖十景之一。
一名龙头壁。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寰宇记》卷46闻喜县:龙头壁“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在县东北二十八里”。
旧名崧塘。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崧泽塘。《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崧子浦 “自顾会浦分流,至县东北五十里入吴淞江。《志》 云,今入江处为嘉定县之高家浜”。
或作禹陵。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八里。传是夏禹的陵墓。《史记·夏本纪》 说:“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 由甬道入内。旧有陵殿,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阴平县置,属郁林郡。治所即今广西贵港市。唐为贵州治。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为郁林县。
地区名。(1)元、明时广西称左右二江(即郁江、黔江)流域为两江。两江多瑶、僮(壮)族聚落,称两江溪洞。元置两广两江道宣慰司。(2)清初江南、江西二省合称“两江”。康熙后,江南虽已分江苏、安徽二省,但统
即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复兴镇驻地邬家地。清光绪《五原厅志》上卷:西南乡有村名邬家地。
1922年改布伦托海设治局置,属新疆阿山道。治所在今新疆福海县。以县境布伦托海得名。1930年属阿山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44年改为福海县。旧县名。1922年由布伦托海设治局升县,治今新疆维吾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