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隆化县

隆化县

①唐贞观十 一年 (637) 置,属涪州。治所即今四川南川市。《元和志》 卷30宾化县: 隆化县“以县西永隆山为名”。先天元年 (712) 改为宾化县。北宋熙宁三年 (1070) 改为宾化砦,四年 (1071) 复置隆化县,七年 (1074) 属南平军。南宋嘉熙三年(1239) 移南平军治此。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军废,并入南川县。

②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改兴唐县置,治所即今河北蔚县。后唐同光初复改兴唐县。

③清宣统二年 (1910) 置,属承德府。治所在唐三营 (今河北隆化县北七十五里)。民国初属直隶热河道。1915年移治黄姑屯 (今隆化县)。1928年属热河省。1956年属河北省。


(1)古县名。(1)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析巴县置,治今重庆市南川市,属涪州。以县西永隆山为名。先天二年(713年)改宾化县。北宋初复改隆化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废。(2)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改兴唐县置,治今河北省蔚县。唐同光初复改名为兴唐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东北部,东邻内蒙古自治区。属承德市。面积5497平方千米。人口41.5万。辖10镇、15乡。县人民政府驻隆化镇。北魏置燕乐县,属安州广阳郡,州、郡、县同治今隆化镇北。普泰元年(531年)改燕乐县为方城县,后为库莫奚、奚地。辽置北安州、兴化县于安州故城。元改兴化县为兴安县,至元五年(1339年)废。明为兴州卫,洪武四年(1371年)废入诺音卫。清初为四旗厅、热河直隶厅地,后为承德府丰宁县地。宣统二年(1910年)析丰宁县东部、承德府西北部置隆化县,寓意“隆盛,开化”,治唐三营,属承德府。1913年废府,属热河特别区。1915年迁治今址。1928年属热河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55年属河北省承德专区,1960年属承德市,1961年复属承德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地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滦河、伊逊河、伊玛图河等流经。东部有龙门、二道湾、瓦房三水库。水资源丰富,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玉米、谷子、大豆、稻等。林牧业发达,为全国用材林和商品牛生产基地县。森林覆盖率36%,有松、桦、杨、榆、柞等树种。工业有机械、建材、化工、酿酒、造纸等。京通、承隆铁路及京加、承赤西线公路交会境内。古迹有隆化土城子遗址。纪念地有董存瑞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百顷镇

    北宋置,属阴平县。即今四川梓潼县北许州镇。《舆地纪胜》卷186隆庆府:百顷坝在“七曲山之上,可以望见地极平衍而膏腴”。在四川省三台县东部边缘。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百顷场,人口

  • 吕仙山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四里。明曹学佺《广西名胜记》卷2灵川县:吕仙山“在今治(今三街镇)西南,平阜即灵川旧县也。其地产茶。以唐光化中吕岩游此,因名。宋绍定四年,县令郑延年始迁今所(即三街)”。

  • 南普陀寺

    又名普照院。在今福建厦门市五老峰麓。《清一统志·泉州府》: 普照院 “(在) 厦门海岛五峰山中。五代时建,初名泗洲。宋治平中改今名。本朝康熙年间重建,改名南普陀”。在福建省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初

  • 也里古纳河

    亦作阿鲁兀纳么连、鄂尔姑纳。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元史·特薛禅传》:“初,弘吉剌氏族居于苦烈儿温都儿斤、迭烈木儿、也里古纳河之地。”又《孛秃传》:“太祖曾潜遣术儿彻丹出使,至

  • 石牌山

    又名真山、甑山、石筏山、筏梁山。在今江苏江阴市东长山乡。《寰宇记》卷92江阴军江阴县:“真山在县东二十三里。”《舆地纪胜》卷9江阴军:石筏山、石牌山,“《十道四蕃记》云:石筏山筏长六十步。始皇欲以浮海

  • 获 (獲) 水

    获, 《说文》 作 “”, 《水经》 作“猚”。《汉书·地理志》 梁国蒙县: “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 《水经·获水》: “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又东过萧县南,睢水北流注

  • 公路城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方舆纪要》卷21临淮县:公路城“在县东。袁术据淮南时所筑”。②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四里。《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地道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水经·颍水注》:“颍水又

  • 大宁墟

    一作大凝墟。即今广西贺县东北百二十里大宁镇。明置巡司于此。

  • 成山角

    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六十八里龙须岛镇东,山东半岛最东端。因成山头伸向黄海的尖角得名。中日甲午战争在此发生, 日军进攻威海卫在此登陆。即“成山头”。

  • 中州

    ①地区名。犹言中原。对异域而言指中国,在中国范围内或泛指黄河流域,或专指居《禹贡》九州中间之豫州之域。明、清以来专指河南一省。②北周明帝初置,治所在新安郡(今河南渑池县东二十五里)。保定五年(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