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
①在今山东宁津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3宁津卫 “古黄河” 条下: 隋堤 “相传隋炀帝曾驻于此,令军士筑堤,以防河。今屹如垣墙,谓之耿家圈。其中居民甚众”。
②在今河南县北。 《方舆纪要》 卷47县 “汉堤” 条载: “又北五里有隋堤,大业中所筑,自大梁至灌口者也。灌口,或曰即老鹳河。”
又称汴隄。隋大业元年(605年)筑。西通济水,南达淮泗。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一段,明正统、景泰年间重筑,又称浬堤。唐杜牧、罗隐、秦韬玉等均有《隋堤柳》、《隋堤》诗。
①在今山东宁津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3宁津卫 “古黄河” 条下: 隋堤 “相传隋炀帝曾驻于此,令军士筑堤,以防河。今屹如垣墙,谓之耿家圈。其中居民甚众”。
②在今河南县北。 《方舆纪要》 卷47县 “汉堤” 条载: “又北五里有隋堤,大业中所筑,自大梁至灌口者也。灌口,或曰即老鹳河。”
又称汴隄。隋大业元年(605年)筑。西通济水,南达淮泗。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一段,明正统、景泰年间重筑,又称浬堤。唐杜牧、罗隐、秦韬玉等均有《隋堤柳》、《隋堤》诗。
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在今甘肃安西县西一百三十里。《清一统志·安西州》:伯勒齐尔堡“城周一里五分”。
亦作赛兰。元察合台汗国地,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州奇姆肯特东。元 《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上: “西南山行五程至塞蓝城,有小塔,回纥王来迎入馆。”
即今浙江慈溪市西北二十二里庵东镇。地处万嵩庵东。清光绪 《余姚县志》 卷1 《市肆》 有庵东市。
①即今山西临县湫水河。《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南,陵水注之。水出陵川北溪,南径其川,西转入河。”②亦作菱水、溧水。即古之中江。在今江苏溧阳市。《史记·范睢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
南北朝时邓至羌建。有二:一在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河东岸。《水经·漾水注》:“白水又东南径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夷祝水合。”一在今南坪县南。《元和志》卷22扶州同昌县:“邓至故城在县南三里。”
即今青海海晏县西北尕海。《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宪等奏言:“羌豪良愿等种,人口可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皆予汉民, 自居险阻处为藩蔽。”
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中国北部偏东、华北平原西北边缘。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26万平方千米)。人口 1154 万(市辖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33平茶洞长官司:岑仰山“在司治西。巍然拔秀,仰望可爱”。
即今广东连州市。其地汉为桂阳县,属桂阳郡,因谓之小桂。《晋书·陶侃传》:侃“执刘沈于小桂”。即此。即今广东省连州市。汉为桂阳县。属桂阳郡。为别郡治,故名小桂。西晋建兴三年(315年)陶侃执刘沈于此。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即今山西霍州市。《元和志》 卷12霍邑县: 彘县 “因彘水为名”。东汉顺帝时改为永安县。本周彘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省霍州市。属河东郡。以境内有彘水,故名。东汉阳嘉三年(1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