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河集
即今安徽涡阳县治。因在雉河入涡河之口,故名。清咸丰五年 (1855) 各地捻党领袖大会于此,推张乐行为盟主。为鲁、豫、皖一带捻军抗清斗争的主要据点。同治二年 (1863) 为清军攻克,次年清政府于此置涡阳县。
即今安徽省涡阳县治。地当雉河入涡水之口。清咸丰五年(1855年),各地捻党首领大会于此,推张乐行为盟主,为鲁、皖、豫一带捻军抗清斗争的主要据点。同治二年(1863年)被清军攻破。次年,清政府为加强统治,置涡阳县于此。
即今安徽涡阳县治。因在雉河入涡河之口,故名。清咸丰五年 (1855) 各地捻党领袖大会于此,推张乐行为盟主。为鲁、豫、皖一带捻军抗清斗争的主要据点。同治二年 (1863) 为清军攻克,次年清政府于此置涡阳县。
即今安徽省涡阳县治。地当雉河入涡水之口。清咸丰五年(1855年),各地捻党首领大会于此,推张乐行为盟主,为鲁、皖、豫一带捻军抗清斗争的主要据点。同治二年(1863年)被清军攻破。次年,清政府为加强统治,置涡阳县于此。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水经·沮水注》:频阳县 “城北有频山,山有汉武帝殿,以石架之。县在山南,故曰频阳也”。《元和志》 卷2京兆府美原县: “秦厉公于山南立县,故曰频阳。后魏别立土门县,以频山有二土阜
在今广东德庆县北七十里。《舆地纪胜》卷101德庆府: 高良山 “在端溪”。《方舆纪要》 卷101德庆州: 高良山 “高百余丈,周五十里。山下田高土肥,土产铁竻木”。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升金齿卫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永平、施甸等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及中甸县。嘉靖元年 (1522) 复为卫。
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南水子乡坚正村。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坚正土百户。
一名舜水。源出今湖南蓝山县南,东北流合钟水,经嘉禾县至桂阳县入舂陵水。《方舆胜览》 卷26桂阳军: 岿水 “在蓝山县。又名舜水。与舂陵水合流”。
1941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水县析置,属太岳区。治南阳村(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南阳村)。1947年撤销,与士敏县合并,复置沁水县。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山西省沁水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
又作乞母泥河。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中游北支流比腊河。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作 “乞母尼河”。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奇穆尼河 “源出奇穆尼窝集,在毕瞻窝集东北三百里。……河南行百
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南白河附近。《南齐书·魏虏传》:建武元年(494),北魏拓跋宏遣荆州刺史薛真度等“出南阳,向沙堨,筑垒开沟,为南阳太守房伯玉、新野太守刘思忌所破”。即此。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淯水(今白河)
北宋置,属确山县。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三十里。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轵县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济源市。《元和志》 卷5: “以济水所出,因名。” 大业初属河内郡。唐属孟州。明洪武十年 (1377) 改属怀庆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