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县
战国秦以旧都雍邑置,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南七里南古城。《元和志》 卷2凤翔府天兴县: “四面高曰雍。又四望不见四方,故谓之雍。” 秦属内史。汉属右扶风。三国魏属扶风郡。北魏移治今凤翔县东南义坞堡,为平秦郡治。西魏为岐山郡治。隋初移治今凤翔县,大业初为扶风郡治。唐为岐州治,至德二年 (757) 改名凤翔县。
古县名。秦灵公后置,治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名凤翔。汉置铁官。北魏后历为平秦郡、岐州、岐山郡、扶风郡、凤翔郡治。
战国秦以旧都雍邑置,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南七里南古城。《元和志》 卷2凤翔府天兴县: “四面高曰雍。又四望不见四方,故谓之雍。” 秦属内史。汉属右扶风。三国魏属扶风郡。北魏移治今凤翔县东南义坞堡,为平秦郡治。西魏为岐山郡治。隋初移治今凤翔县,大业初为扶风郡治。唐为岐州治,至德二年 (757) 改名凤翔县。
古县名。秦灵公后置,治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名凤翔。汉置铁官。北魏后历为平秦郡、岐州、岐山郡、扶风郡、凤翔郡治。
唐贞观中置,为府兵所居之处。故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元和志》卷13晋阳县:“竹马府,在(并)州城中。”即此。开元十一年(723)废。
在今河北高阳县西二十里。为三关之一。《清一统志· 保定府三》: 草桥关,“周显德六年(959) 复三关以控燕蓟,雄曰瓦桥,霸曰益津,高阳曰草桥,俱置重兵”。在今河北省高阳县西。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
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北岸的北加浪岸。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八节那间“其邑临海,岭方木瘦,田地瘠,宜种粟、麦”。或谓即“八节涧”之同名异译。
明置,属宁夏右屯卫。即今宁夏永宁县西靖益堡村。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1: 靖夷堡 “有官军仓场”。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隋末杜伏威曾置戍守于此,名扬子镇。唐永淳元年(682)置扬子县,因镇为名。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为南北交通要地。唐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古镇名。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国渠上。《资治通鉴》:东晋咸和四年(329),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取长安,“军于仲桥”。胡三省注:“郑国渠径仲山,渠上有桥, 谓之仲桥, 在九山
即今吉林汪清县南新兴乡。图佳铁路经此,也是兴宁铁路的起点站。
北宋置,属归安县。即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五十四里埭溪镇。以临施渚为名。宋设税课局于此,元又置巡司。清后改名埭溪镇。
即今安徽萧县西南十八里帽山寨。因冒山得名。《水经·获水注》: “刘澄之云: (萧) 县南有冒山。” 即此。
北宋置,属通远县。在今甘肃环县东南一百里。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