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雩坛 (壇)

雩坛 (壇)

亦称舞雩坛。在今山东曲阜市南。《水经·泗水注》: “ (雩) 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曾点所欲风舞处也。” 《礼记·郊特牲》 疏引《论语》 郑注: “沂水在鲁城南,雩坛在其上。” 《寰宇记》 卷21兖州曲阜县: “舞雩坛在沂水之南,当县南六里,临沂水。”


猜你喜欢

  • 蒙古

    清代指蒙古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指今蒙古国、我国内蒙古、新疆阿尔泰地区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喀尔喀蒙古又称外蒙古,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内蒙古各盟旗归绥远城、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将

  • 承休县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汝原县置,为襄城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汝州市。唐武德四年 (621) 为伊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为梁县。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汝原县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为汝州治。后为襄城郡

  • 蔓头关

    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睦化乡北。《方舆纪要》 卷121金筑安抚司: 蔓头关在“ (木瓜长官) 司北十五里”。

  • 玉局化

    即玉局观。在今四川成都市南。《资治通鉴》:后唐同光元年(923),“(前)蜀司天监言国有大灾。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胡三省注:“玉局化在成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前蜀设道

  • 黄熊山

    一名文旗山。在今福建政和县北。明嘉靖《建宁府志》 卷3 《山川》 政和县: 黄熊山 “在县治之北,县主山也。相传山尝有黄熊见,故名。堪舆家谓此山形如展旗,而无剑戟森布,非武也,特文人之旗耳,故又名曰文

  • 白道川

    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处之土默特平原。《隋书·突厥传》:开皇五年(585),“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又东畏契丹,遣使告急,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内,有诏许之”。

  • 青旸镇

    即今江苏江阴市南青阳镇。《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 青旸镇在 “县南四十里。运河所经。…… 《旧志》: 县滨江为险,而青旸实腹里之冲要”。古旧镇名。宋置,即今江苏省江阴市南青阳镇。以许青旸所居处

  • 春申江

    即今上海市黄浦江的别名。旧误传此江为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所疏导,故名。简称申江。即今上海市境内黄浦江。相传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疏凿此江,故名。

  • 会昌军

    南宋绍定四年(1231)升会昌县置,治所即今江西会昌县。咸淳五年(1269)复降为会昌县。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升会昌县置,治今江西省会昌县。咸淳五年(1269年)复降为县。

  • 黑生窠堡

    即黑庄窝堡。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大黑庄科。《方舆纪要》 卷37宁远卫: 黑生窠堡在 “卫西六十里。其南即石峡口,可屯兵。又西与广宁前屯之锦川堡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