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坛山

青坛山

又作青澶山。即黎山或黎阳山。在今河南浚县东南二里。《史记·夏本纪》 注引 《括地志》云: “大邳山,今名黎阳东山,又曰青坛山。” 《明史·地理志》 浚县: “东有大伾山,一名黎阳山,一名青澶山。”


古山名。又称大伾山。在今河南省浚县东南。山上有青坛,东汉刘秀平王郎后还至黎阳,筑坛祭告天地百神于此。参见“大伾山(2)”。


猜你喜欢

  • 妫水

    ①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水经·河水注》:“历观,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西径历山下。”②即今中亚阿姆河。隋称乌浒水,唐称缚刍河,宋称纪浑河,元

  • 义院口关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八十五里义院口乡。长城隘口之一。《明史·地理志》 永平府抚宁县:“又有董家口、义院口等关。”明于此设守备,清改置把总。

  • 中路赛音诺颜旗

    即赛音诺颜旗。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前杭爱省海尔汗杜兰。

  • 托克逊

    一作托克三。即今新疆托克逊县。土名九台。据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2:“回语:托克三,九十数也。九十户居之,故名。转音为托克逊。”1929年置设治局。1944年改托克逊县。

  • 白苟堆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南朝梁置西淮州及淮川郡于此。《北齐书·尧雄传》:“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即此。

  • 玉麻州

    明永乐十三年(1415)置,属安府。治所在今越南中部义静省境。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 关城

    即阳平关。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三国志·魏书·钟会传》:魏军分道入蜀,“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即此。《水经·漾水注》:“汉水又西南径关城北。”《北史·王悦传》:梁将梁深以白马城降,“时梁武

  • 国清塘

    旧址在今福建莆田市东南,其水与木兰陂相灌注。《新唐书·地理志》 泉州莆田县: “东南二十里有国清塘,溉田总千二百顷,贞观中置。” 宋熙宁中,木兰陂成,附近诸塘遂废为民田,惟国清塘仍留以备大旱。清初起未

  • 黄獐谷

    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与碣石山西麓相近。《新唐书·契丹传》: 唐武后万岁登封初,契丹李尽忠杀营州都督。檀州将曹仁师等,“诸将战于西硖石黄獐谷,王师败绩”。即此。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南。《资治通鉴》:唐万岁

  • 天文殿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据《魏书·太祖纪》 载:天兴元年(398)“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冬十月,起天文殿。……十有二月己丑,帝临天文殿,太尉、司徒进玺绶,百官咸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