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南径邑城北,习郁襄阳侯之封邑也,故曰邑城矣。”
南朝宋元嘉年间置,属海昌郡。治所当今广东高州、信宜二市县境。梁以后废。
本名坡脚塘。1942年设镇,即今贵州安龙县南九十里坡脚乡。
1946年9月由陕西商县、蓝田二县析置,治杨家斜 (今陕西商州市西杨斜镇)。1947年3月废。
①又名太平营。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太平寨镇。《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城子岭关,“《边略》云:青口东第四关也,关内三十里有太平砦,亦曰太平营。嘉靖十年,三卫部长导北部入寇,犯太平砦,官军拒却之”。
即芦北郡。治所在建昌县 (今甘肃文县西南)。《北史·氐传》 作葭芦郡。
即峨眉山。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其形类蜀之峨眉山。宋苏轼谪汝时,欲为葬地,因取峨眉为名。《宋史·苏轼传·附苏过传》:“轼卒于常州。过葬轼汝州郏城小峨眉山。”即此。古山名。在今河南省郏县西北。相传宋
在今甘肃宕昌县北。《元和志》 卷39宕州怀道县: 斫花山 “在县东北八十里。出朱砂、雄黄,人常采取之”。按: 唐怀道县在今甘肃舟曲西北白龙江北岸。
即今陕西勉县东黄沙镇。《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建兴十年 (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魏书·地形志》:沔阳县有黄沙城。(1)在今安徽省泾县东南。唐武德六年(623年)
亦作朗噶孜、那噶尔孜、拉噶孜、纳噶尔宗、浪卡子宗。即今西藏浪卡子县。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程站》: “白地至亚喜尖,或挞鲁尖,浪噶子宿,计程一百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