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初封在今山西河津市东 (一说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周宣王徙封,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大韩寨。《诗·大雅·韩奕》: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王符 《潜夫论》 卷9:“昔周宣王亦有韩侯,其国也近燕。” 春秋为晋所灭。《水经·圣水注》: 圣水 “又东南径韩城东。……王肃曰,今涿郡方城县 (按,今固安县南方城) 有韩侯城”。

②战国时诸侯国之一。姬姓。初都平阳 (今山西临汾市)。景侯徙都阳翟 (今河南禹州市)。韩哀侯二年 (前375) 灭郑,徙都新郑 (今河南新郑市)。《战国策·韩策一》: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秦始皇十七年 (前230) 为秦所灭。

③项羽灭秦后,封韩王成置,都阳翟 (今河南禹州市)。《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寻改封郑昌为韩王。辖境相当今河南尉氏县与漯河市以西,宝丰县、登封市以东,舞阳、叶县以北,新密、新郑二市以南地。后为刘邦所灭。


(1)古国名。(1)西周武王子封国,姬姓。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北,一说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西周、春秋间为晋所灭。《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晋司马女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晋是以大。”即此。(2)春秋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后所建之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先后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市),韩哀侯二年(前375年)灭郑,又徙都郑(即今河南新郑市)。最盛时疆域有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东南部等地。因地处秦、魏、楚等大国间,成为四战之地。战国中期以后,逐渐削弱,至韩王安九年(前230年),为秦所灭。(2)古邑名。又名韩原。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东。《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年):“晋侯及秦伯战于韩。”即此。


猜你喜欢

  • 贾家庄堡

    即今山西朔州东南贾庄乡。《清一统志 ·朔平府》 “东邵庄堡” 条下: 贾家庄堡 “在州东”。

  • 依安县

    1929年改依安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龙泉镇 (今黑龙江省依安县南依龙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地当胡裕尔河南,依克明安旗地”,故称依安。1941年移治泰安镇 (即今依安县治)。19

  • 埔尾堡

    即今福建云霄县南莆美镇。《方舆纪要》卷99漳浦县: 埔尾堡 “在县南,去云霄九里。初为土堡,后稍缘以山石。正德二年,山寇环攻,不能陷。嘉靖三十六年,倭寇力攻旬余,竟败去。因更增拓,砌以砖石”。明置,在

  • 俊倍洞副长官司

    明置,属邑梅洞长官司。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官庄乡南官城。《明史·四川土司传》: 弘治十二年 (1499),邑梅副长官杨胜刚,“结俊倍洞长杨广震等,号召宋农、后溪诸蛮,聚兵杀掠”。即此。

  • 山江河

    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1清平县:山江河在“县(今炉山镇)东五十里。或云,源出香炉山”。

  • 勐 (猛) 交

    宋大理置,属景昽。治所在今缅甸景栋南部孟皎。

  • 云川县

    ①唐置,属云州。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南境。景龙二年(708)废入大牢县。②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升曷善馆置,属云内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境。一说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大黑河北岸。元初废。古县名。

  • 抚人戍

    唐置,属百丈县。在今四川名山县东北二十里新店镇。《元和志》卷32百丈县:抚人戍“在县西南二十里”。

  • 西楚州

    ①东魏武定七年(549)改楚州置,治楚城(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北齐改为永州。②北齐改楚州置,治所在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隋开皇二年(582)改为濠州(豪州)。③唐武德四年(

  • 浮丘山

    ①在今河北肥乡县南四里。《方舆纪要》卷15肥乡县: 浮丘山在 “县南四里。土阜隆起,高于平地,仅数尺许。或以为古堤遗址”。②在今河南浚县西南隅。《清一统志· 卫辉府一》: 浮丘山 “在浚县西南隅,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