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圣川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顺圣川 “延袤二百里,地多美刍,明时牧马于此”。
即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东西延袤二百余里,地多美刍,明代牧马于此。成化十九年(1483年),小王子寇大同诸堡,长驱至顺圣川,即此。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顺圣川 “延袤二百里,地多美刍,明时牧马于此”。
即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东西延袤二百余里,地多美刍,明代牧马于此。成化十九年(1483年),小王子寇大同诸堡,长驱至顺圣川,即此。
清置,属鄜州。在今陕西富县西北王家角。《清一统志·鄜州》:王家角镇“本朝嘉庆二十一年,移州判驻此”。
①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十里。《方舆纪要》卷49彰德府安阳县:古垒“南北斜长五里。唐郭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时,营垒于此”。②亦作格烈、格列。当在今越南中部义平省广义一带。《明史·占城传》:正统十二年(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思州。治所在今贵州德江县南。贞观八年 (634) 改属费州。《寰宇记》 卷121费州城乐县: “始筑城,人歌午之,遂以为名。”后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
在今河南汝南县城内。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中都留守司。后废。
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南封山和嵎山。《寰宇记》卷94武康县:防风山“在县东一十八里,先名封嵎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古山名。即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封山和嵎山。相传虞夏之际防风氏守封、嵎二山得名。唐天宝六载(7
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宋高似孙《剡录》卷1:长乐乡寨“在县西南五十里,宣和三年知越州刘述古奏置”。明初废。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陶吴镇。北宋景德二年(1005) 改为金陵镇。民国后改名陶吴镇。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部,西依杨家大山。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陶吴,人口 6000。 古称陶吴铺,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 改禽昌郡置,属平阳郡。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北周移治今临汾市东南。隋大业二年 (606) 改为襄陵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以禽昌郡改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为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五里古城。东晋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郾城县南。两汉、魏、晋属颍川郡。东晋废。
古国名。在今泰国南部北大年一带。当横断马来半岛路线要冲。明代中期后载籍常将大泥误为勃泥、浡泥。 《海语》译作佛打泥,《海录》译作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