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安军
北宋淳化三年 (992) 置,治所在唐兴砦(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关城)。至道三年 (997) 移治高阳县 (今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金废。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置,治唐兴寨(今河北安新县东州东南)。至道三年(997年)徙治高阳县(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辖境相当今高阳县及安新县西南部等地。金天会七年(1129年)升为安州。
北宋淳化三年 (992) 置,治所在唐兴砦(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关城)。至道三年 (997) 移治高阳县 (今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金废。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置,治唐兴寨(今河北安新县东州东南)。至道三年(997年)徙治高阳县(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辖境相当今高阳县及安新县西南部等地。金天会七年(1129年)升为安州。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龙岗乡。清乾隆《巴县志》卷2:龙冈场“离城百五十里”。
明永乐十二年(1414)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珲河口一带。后废。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治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洋河口富乡。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左传》:哀公元年(前494),“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对夫椒山的解释,共有三说:(1)《左传》杜预注:“夫椒,吴郡吴县西南大湖中椒山。”即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之包山, 又名洞庭西山。(2)《寰宇记》
①博亦作 “傅” 或 “敷”。此为何山,位于何地? 各家说法不一。《尚书》 伪孔传及 《史记集解》 均认为 “敷浅原,一名博阳山”。《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历陵县: “傅阳山、傅阳川在南,古文以为敷浅
在今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南段又称陇山。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为陕北与陇中高原的界山。《元史·太祖本纪》:二十二年(1227),“闰(五)月,避暑六盘山”。《方舆纪要》卷58固原州:六盘山“曲折险峻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方舆纪要》 卷26太湖县: 罗溪河 “出司空山,流经县西一里,汇于马路河,经县治而东,流六十里至潜山县界之黄泥港,又东南汇于潜水”。
北宋置,属尉氏县。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里铺。金兴定二年(1218)升为洧川县。(1)古镇名。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与尉氏县交界处。金兴定二年(1218年)改置洧川县。(2)今镇名。(1)在江苏省丰县南部,
亦作半壁店。明置,属开平卫。在今河北赤城县北七十里半壁店村。《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伴壁店堡,“堡在平川,其东西两面皆山,壁立道旁,因名。……虽在边内,而当南北往来之冲,实独石噤喉处也”。
即隋唐东都皇城。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新唐书·地理志》 载:“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其崇三丈七尺, 曲折以象南宫垣,名曰太微城。”
即今贵州余庆县(白泥镇)。元设白泥等处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白泥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与余庆长官司合并设置余庆县,治白泥。二十八年征播之役,湖广总兵陈璘军次白泥,杨应龙子朝栋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