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峡
即中宿峡。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三十五里。《清史稿·地理志》 广州府清远县:“中宿峡,一名飞来峡。”
又称清远峡。因在广东省清远市城北,故名。北江小三峡之一。系河流切割山地而成。以孤立在低丘平原上,故名。峡谷壁立,长9千米。峡中高峰对峙,有72峰。为北江小三峡中最雄伟壮观的一段。沿岸有飞来峰、飞霞洞等名胜古迹。北宋文学家苏轼有“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诗句,即指此。
即中宿峡。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三十五里。《清史稿·地理志》 广州府清远县:“中宿峡,一名飞来峡。”
又称清远峡。因在广东省清远市城北,故名。北江小三峡之一。系河流切割山地而成。以孤立在低丘平原上,故名。峡谷壁立,长9千米。峡中高峰对峙,有72峰。为北江小三峡中最雄伟壮观的一段。沿岸有飞来峰、飞霞洞等名胜古迹。北宋文学家苏轼有“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诗句,即指此。
在今安徽霍邱县北。《资治通鉴》: 唐兴元元年 (784),孝希烈遣将杜少诚取寿州及江都,寿州刺史张封建“遣其将贺兰元均、邵怡守霍丘秋栅,少诚竟不能过”。即此。在今安徽省霍邱县北。唐兴元元年(784年)
北宋置,属依政县。即今四川邛崃市东三十里固驿镇。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元一统志》:“按《大都图册》云, 昌平县北二十五里有灰岭口。”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南。明弘治六年 (1493)废。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辉特部。驻牧地当在今青海共和县东。《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辉特部: “牧地当巴彦诺尔之南。”
在今甘肃成县西北。《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延熙十八年 (255),姜维围狄道城,“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郤住钟题”。即此。
1946年豫皖苏边区改界首集置,治所即今安徽界首市。1948年改为界首市。旧县名。1953年由界首市改置。1959年撤销,与太和县合并改设首太县。1961年恢复界首县。1989年撤销,改设界首市。
又作龙布定。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北四十里处。藏语意为龙瓶。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明永乐五年(1407)改大旺宣抚司置,属散毛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清初改为大旺土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大旺宣抚司,永乐五年(1407年)降为安抚司,治今湖北省来凤县南旧
在今江苏丹阳市东北三十二里。为南齐高帝陵。《元和志》 卷25润州丹阳县: “高帝道成泰安陵,在县口三十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