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山
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有馒头山。同书 《营卫志》: 夏捺钵 “在黑山东北三百里” 吐儿山,近馒头山。薛映 《上虏中境界》: “临潢西北 (应作 ‘东北’) 二百余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 《武经总要·北蕃地理》: “踏弩河 (按: 即今洮儿河),在曼头山北。”
②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梁子湖滨。峻石峭立,潜伏水中,行船者视为畏途。清乾隆时立铁柱于上以为标志。
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有馒头山。同书 《营卫志》: 夏捺钵 “在黑山东北三百里” 吐儿山,近馒头山。薛映 《上虏中境界》: “临潢西北 (应作 ‘东北’) 二百余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 《武经总要·北蕃地理》: “踏弩河 (按: 即今洮儿河),在曼头山北。”
②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梁子湖滨。峻石峭立,潜伏水中,行船者视为畏途。清乾隆时立铁柱于上以为标志。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原名鲍陂,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杜陂。
即苟屚县。 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石室县。《续汉书·郡国志》 作 “苟漏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越南河西省石室县。东汉属交趾郡。隋废。
又名五华山、京兆山。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寰宇记》卷84武连县:五子山“在县北七十三里。西自龙州界,迤逦斜连马阁山顶,其山至此,特起五峰,雁行相次,高五百丈,因名五子山”。《方舆纪要》卷68剑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分汾川、云岩二县置,属乐川郡。治所在今陕西延长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门山村。《元和志》卷3门山县:“北有山,形似门,因以为名。”隋属延安郡。唐属丹州,武德八年(625)移治宋斯堡,在门
在今浙江嘉兴市南。《方舆纪要》卷91嘉兴府:长水塘在“府南六里。长五十余里。县旧名长水以此”。水源自海宁硖石诸山,东北流入嘉兴,至城南汇为鸳鸯湖。
清置,属长治县。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西火镇。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移县丞驻此。民国设县佐。在山西省长治县东南端。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西火,人口 5880。古名西湖,后因炼铁业
①上游为古水, 下游为古澺水。 元末, 古汝水改道, 明嘉靖末, 水又改道东入上蔡县, 与澺水相接。 遂通称ᘏ
即今四川平昌县南长垭乡。民国《巴中县志》第一编:东南“长垭场,二百二十里”。
①北宋汴京外城壕。在今河南开封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1:“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②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明南京城子城东侧护城河。
又名王水。即今江西安福县南陈山水。《寰宇记》卷109吉州安福县:王水“在县东南百里。《舆地志》云,掣村没于龙陂, 即其水”。《清一统志·吉安府一》:王江水“在安福县南。源出陈会二山,东流至县东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