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泉镇

香泉镇

①即今江苏江浦县西北汤泉镇。《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江浦县 “高望镇” 条下: “县西三十里有香泉镇,以近汤泉而名。《志》 云: 泉在镇西南五里。本名汤泉,明初赐名香泉。”

②即今陕西宝鸡县西香泉镇。明成化十四年(1478) 置巡司于此。清裁。


(1)在安徽省和县北部。面积103.3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香泉,人口2170。因本地有硫黄味的温泉,其泉有灌溉农田、洗衣、洗澡、治皮肤病之利,故有人美其名曰“香泉”,又叫“太子汤”。据说:南北朝时,梁朝的昭明太子在香泉住过,又说他身患疥疮,在这里洗澡治病,后人为纪念太子,又把香泉叫做“太子汤”。香泉街原叫平病镇,曾改为建德镇,民国时改为香泉。解放初设香泉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孙堡乡并入。2001年改置香泉镇。主产稻、油菜籽、小麦。有砖瓦、水泥、禽蛋加工等厂。全和、乌西公路交会于此。(2)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部。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香泉镇,人口1350。镇以驻地名。北魏为南由县治,唐元和三年(808年)废。北宋开宝二年至蒙古至元七年(969—1270)为陇安县治。明已称香泉。1951年设香泉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等。有大理石加工厂。汽车通宝鸡市区。


猜你喜欢

  • 朔方道

    民国初改宁夏道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宁夏县 (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民国 《朔方道志》 卷2: 朔方道 “民国建元改府为道,以宁夏字与首县同,且古为朔方,改为朔方道”。192

  • 云岩卧佛

    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板桥镇西北。《明一统志》卷87永昌府:卧佛山“在府城西北二十里。昔人因岩石凿为卧佛”。《清一统志·永昌府》:云岩山“在保山县西北二十五里。《明统志》:山高百丈,盘回三里许。岩深处一横

  • 香云 (雲) 山

    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香云山 “上有香云山碑。载唐末时有异僧驯虎于此山上,号伏虎禅师”。

  • 乐州城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今广西阳朔县南二十里。明曹学佺《广西名胜志》卷1阳朔县:“古乐州城在县南二十里白面村山下,唐武德初置乐州于此,后移于平乐。”

  • 木朵路

    元至元三十年(1293)以金齿木朵甸置木朵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景栋以东。后废。泰定三年(1326)复置。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以金齿木朵甸户

  • 当利口

    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为当利水入江入口。《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刘繇渡江治曲阿,遣“张英屯当利口,以拒(袁)术”。即此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南。为当利浦入江口,六朝时系长江下游北岸滨江要地。东汉兴平元年(19

  • 乐都郡

    亦作洛都郡。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治所即今青海乐都县。东晋隆安三年(399),南凉秃发乌孤自西平迁都于此。义熙十年(414)西秦乞伏炽磐灭南凉,以谦屯为凉州刺史,镇乐都。北魏废。北周复置,属鄯州。治所在西

  • 小涧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桑植安抚司:小涧“在城(今美坪峒)西南。有两涧合流,盘旋司南,不通舟楫”。

  • 北额港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岭门镇东。《清一统志·高州府》:北额港“在电白县(治今电城镇)东三十里,接阳江县界”。

  • 沙野城

    亦作沙也城。唐置军城,属巂州。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河西)。《新唐书·地理志》巂州:“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至羌浪驿。”唐樊绰《云南志》卷1:“至巂州三阜城四十里,至沙野城八十里。”在今四川省西昌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