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炉山

香炉山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65: 香炉山 “在独石口东南一百八十里。产铝锡”。

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四十里云居山之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香炉山 “道书以为第七十一福地。有峰曰章仙峰。又有童井,深仅尺许,不溢不涸”。

③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元史·世祖纪》: 岁己亥年 (1259),“登香炉山,俯瞰大江”。《方舆纪要》 卷76汉阳府汉阳县: 香炉山在 “府西九十年。以形似名”。

④即今湖南平江县东九十里道岩山。《岳州风土记》 载: “香炉山岩在县东。下有老子祠。上有仙坛丹灶。有池,岁旱祈祷有应。有许旌阳试剑石。”

⑤又名香山。在今广东中山市南六十里。《清一统志 ·广州府》: 香炉山 “峰崖幽峻,东界白银水,南接岭山,有瀑布出焉”。

⑥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09庆远府宜山县: 香炉山 “在府西六十里德胜镇。其并峙者曰文笔山、屏风山”。

⑦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7灵川县: 香炉山在 “县东北三十里。高千仞,中分一小山,形若香炉”。

⑧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西缙云山。《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香炉山 “在巴县缙云山”。缙云山有香炉峰,为九峰之一。

⑨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明万历 《贵州通志》 卷13清平卫: 香炉山 “盘旋三重,壁立万仞,形如香炉。苗蛮据险为乱,正统十四年总督王骥克平之。正德十二年复叛,参议蔡潮克平之”。


(1)古山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西南。蒙古宪宗九年(1259年)忽必烈取道黄陂,登香炉山,俯瞰大江,即此。(2)今山名。在贵州省凯里市城西。因四周石崖崭绝、叠垒三层,顶平腰束,形似香炉,故名。海拔1234米,仅有一径可盘旋而上。山上有历代苗族起义军营盘遗址、明崇祯时建石拱城门以及清光绪时的“黔阳第一山”碑刻等古迹。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方圆百里的苗族人云集于此举行爬山节活动。


猜你喜欢

  • 扎赉特部

    科尔沁别部。明代博地达喇幼子阿敏分领一部,号曰扎赉特。游牧地在今内蒙古绰尔河流域。明末,阿敏子蒙衮随科尔沁台吉奥巴归附后金,赐号达尔汉和硕齐。清顺治五年(1648)其子色稜为扎萨克固山贝子,编为扎赉特

  • 武邑郡

    西晋太康十年 (289) 置,属冀州。治所在武邑县 (今河北武邑县)。北魏皇始三年 (398)移治武强县 (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仍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武邑、武强、阜城等县地。北齐废。西晋太康十年

  • 掖南县

    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掖县南部析置,治夏邱堡 (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1949年迁湾头村 (在今莱州市西南)。1956年撤销,并入掖县。(掖yè) 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设。1941年由

  • 扶南水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东北距广州市十六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扶南水在“府西南十六里。一名扶溪, 民居环错,多菱芡之利”。

  • 东瀼水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之汤溪河。明嘉靖《云阳县志》卷上:东瀼水在“县东一里。自汉中万顷池出,经五溪巡司,云安盐场,入大江”。《方舆纪要》卷69云阳县:东瀼“在县东北,流入云安场,下流入江。以水在县东而名,

  • 八寨

    明上林、忻城二县境红水河(泥江)两岸八个村寨之总称。《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周安堡”条:“八寨者曰思吉、曰周安、曰古卯、曰古蓬、曰古钵、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后又益以龙哈、布咳为十寨。其地东达柳

  • 兰皋戍

    在今甘肃康县东北大南峪乡。《宋书·氐胡传》:元嘉十九年(442),裴方明等伐氐胡杨难当,“方明至兰皋,难当镇北将军苻义德、建节将军苻弘祖万余人,列阵拒战,方明击破之,斩弘祖,杀二千余人, 义德遁去”。

  • 洒马吉堡

    一作萨玛吉堡。明置,即今辽宁凤城市北赛马镇。以河为名。明 《辽东志》 卷3: 洒马吉堡“嘉靖七年添设官军四百六十一员名”。

  • 宁波卫

    明置,在今浙江宁波市。《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宁波卫在“府治西,即宋庆元府治故址。洪武初建明州卫,十六年改曰宁波卫”。清后废。

  • 睿陵

    ①五代汉高祖刘知远之陵。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旧五代史· 汉书 · 高祖纪》: 乾祐元年 (948),“十一月 壬申,葬于睿陵”。即此。②即金太祖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云峰山麓。为金朝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