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壁岭
一名韩信岭。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唐杜佑 《通典·州郡九》 汾州灵石县: “今县东南有高壁岭。” 《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八年 (576),“高阿那肱所部兵尚一万,守高壁”。胡三省注: “高壁,岭名,在雀鼠谷南。”
古山名。又称韩信岭。在今山西省灵石县东南。其地形势险要。《资治通鉴》: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北齐为北周所败,高阿那肱守高壁岭,“周主引军向高壁,高阿那肱望风退走”,即此。五代北汉于此置寨。
一名韩信岭。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唐杜佑 《通典·州郡九》 汾州灵石县: “今县东南有高壁岭。” 《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八年 (576),“高阿那肱所部兵尚一万,守高壁”。胡三省注: “高壁,岭名,在雀鼠谷南。”
古山名。又称韩信岭。在今山西省灵石县东南。其地形势险要。《资治通鉴》: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北齐为北周所败,高阿那肱守高壁岭,“周主引军向高壁,高阿那肱望风退走”,即此。五代北汉于此置寨。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会州置,治所在汶山县 (今四川茂县)。《元和志》 卷32茂州: “以茂滋山为名。” 按 《旧唐书·地理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 均作茂湿山。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
金贞元二年 (1154) 废奕川县为栾川镇,属卢氏县。即今河南栾川县城关镇。明置巡司。民国初设县佐驻此。1949年又置栾川县于此。
亦作志满墟。即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农场志满村。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遂溪县南有斜满墟。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划为法广州湾租界地。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金竹峰 “在府城北六十里。两峰独峙如竹”。《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庐陵县: 金竹峰“高约三百丈,周三十七里。两峰相峙如竹,因名”。
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五十里。《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天祐十五年 (918),李存勗进军梁汴京,“次胡柳陂”。即此。在今河南省范县西南濮城西南。五代梁贞明四年(918年),晋王李存勗自濮州引兵向西,
东汉改苍松县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十六国后凉改名昌松县。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宣城郡置,治所在宛陵县 (大业初改宣城县,今安徽宣州市)。《寰宇记》 卷103宣州: “盖取郡号以为州名。” 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郎溪、广德以西,旌德以北,东至以西地。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方城山。《水经·沔水注》:“堵水又东径方城亭西。”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南。《方舆纪要》卷11蓟州:白龙港在“州南七十里,亦曰白龙江,绕桃花山下,泃河、沽河诸水皆汇焉。入宝坻县界亦名潮河,以河通潮汐也”。②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川沙县东北。为由县入海之口,是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大明寺西侧。北宋庆历八年(1048)郡守欧阳修建。《舆地纪胜》卷37扬州:平山堂“在州西北五里大明寺侧。庆历八年二月,欧公来牧是邦,为堂于大明寺庭之坤隅。江南诸山,拱列檐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