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多寨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八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谓 “地势崎岖,与鸭保山径路相通。征苗之时,吴半生逃窜至此,为大兵搜获”。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八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谓 “地势崎岖,与鸭保山径路相通。征苗之时,吴半生逃窜至此,为大兵搜获”。
唐显庆二年(657)以西突厥摄舍提暾部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贞元中废。唐显庆二年(657年)以西突厥摄舍提暾部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比湖以西,博尔塔拉河流域。初属安西都护府,后
在今贵州普安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芭蕉关在“州东八十五里”。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8普安县:“芭蕉关在城(东)北十里。凿岭为关,奇险厄要, 今设塘为入滇旧路。”
①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南。《魏书·世宗纪》:景明元年(500),“东豫州刺史田益宗破宝卷将吴子阳、邓元起于长风”。即此。《资治通鉴》:南齐永元二年(500),“军主吴子阳等出三关侵魏,九月,与魏东豫州刺史
在今广西宜州市东南。《清一统志·庆远府》: 楞村 “在宜山县北。本朝雍正七年移县丞驻此”。
亦作喜楼里。明为乞勒尼卫治。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喜鲁林”。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涪县置,为潼州及巴西郡治。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隋开皇五年(585)为绵州治,大业三年(607)为金山郡治。唐武德初复为绵州治,天宝初为巴西郡治,乾元初为绵州治。《新唐
旧名莫高窟,俗名千佛洞。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十里鸣沙山东麓。清光绪庚子 (1900) 王(圆录) 道士在扫除积沙时,发现一石室 (藏经洞),内藏书卷极富,从西凉建初元年 (405) 至北宋至道元年 (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茶山镇。清时京山巡司驻此。
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三年 (388),“登率众下陇入朝那,姚苌据武都相持,累战互有胜负”。《通鉴》 卷107胡三省注: “此武都亦当在安定界。《五代志》: 朝那县,西魏
一名勾兹渡。在今安徽芜湖县北四十里咸保乡水阳江畔。《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勾慈沟“在芜湖东四十里。《左传》:吴伐楚,克鸠兹。杜预注谓在芜湖,《舆地志》以为皋兹,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