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宁陵
南朝宋明帝刘彧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幕府山东南麓。《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明帝刘彧高宁陵 “在县北十九里幕府山东南”。
南朝宋明帝刘彧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幕府山东南麓。《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明帝刘彧高宁陵 “在县北十九里幕府山东南”。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筑,在今新疆昌吉市。三十八年(1773)置昌吉县于此。
即今安徽旌德县西之西山。《寰宇记》 卷103旌德县: 栖真山 “在县西五里。昔窦子明宰邑于池州石埭,上升曾居此山,其坛迹存焉”。《方舆纪要》 卷28旌德县 “华阳山” 条下: “栖真山在县西四里。其西
①三国吴置,属长沙郡。治所即今湖南株洲市。西晋泰始中移治今株洲县南淦田镇西南。隋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南云州。贞观元年(627) 废。②南朝宋大明八年 (464) 改建宁郡置,属西阳郡。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十里大河塔乡。明成化十年 (1474) 巡抚余子俊设置,为榆林卫东路九堡之一。清有都司驻守。
在今山东桓台县西二十三里小庞村东北隅。为龙山文化遗址。遗址高出地面2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文化层厚2—3米。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铲、黑陶罐,商周的陶器,秦汉的铜剑、铜铃
又名利往桥、垂虹桥。在今江苏吴江县东吴淞江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6:“吴江长桥七十二洞。”元泰定二年(1325)甃以石。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尚书·商书 ·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伪孔传: “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 《寰宇记》 卷46河东县: “雷首在河东界,此山有
明置,属侯官县。即今福建福州市东鼓岭。昔为戍守要地。
西汉本始四年(前93),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八里陈墙村。东汉建武十五年(39)废。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北。明属元江军民府奉化州,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