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淀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方舆纪要》 卷11霸县: 高桥淀在 “州东七十里。周回三十里,其西有栲栲圈,众流所聚也。《志》 曰: 州川原平衍,厥壤卑下,西北诸山之水多汇于州境,然后东流出丁字沽注白河,以入于海。弘治中筑河堤,起涿州东境接固安,至州境之赵村务临津水口,经州南关长三百余里”。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方舆纪要》 卷11霸县: 高桥淀在 “州东七十里。周回三十里,其西有栲栲圈,众流所聚也。《志》 曰: 州川原平衍,厥壤卑下,西北诸山之水多汇于州境,然后东流出丁字沽注白河,以入于海。弘治中筑河堤,起涿州东境接固安,至州境之赵村务临津水口,经州南关长三百余里”。
元置,属普定路。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东旧州镇。明初省入安顺州。清康熙十一年 (1672) 改普定卫复置,为安顺府治。治所即今安顺市。1913年移治废定南所 (今普定县),属贵州贵西道。1923年直属贵州
①渭水入黄河处。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左传》: 闵公二年 (前660),“虢公败犬戎于渭汭”。②即泾水入渭之口。在今陕西高陵县南。《尚书·禹贡》: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孔安国传:
唐武德三年(620)置,属普州。治所即今四川乐至县。《寰宇记》卷87乐至县:“因乐至池为名。”天宝初属安岳郡,乾元初复属普州。南宋宝祐后废。明成化元年(1465)复置,属潼川州。清彭遵泗《蜀碧》卷2:
蒙古至元六年 (1269) 置河东陕西道提刑按察司,治京兆路 (今陕西西安市)。八年改为陕西四川道。元至元十六年 (1279)改陕西汉中道。二十八年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后时废时复。延祐二年 (131
北宋大观三年 (1109) 置,治所在承流县(今贵州习水县西南土城镇)。辖境相当今贵州习水县和赤水市地。宣和三年 (1121) 废。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海拉尔河。《辽史·营卫志》: 太祖五院部 “瓯昆石烈。太宗会同二年,以乌古之地水草丰美,命居之。三年,益以海勒水之地为农田”。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海拉尔河。《辽史·食货
又称红四军建军广场。在今江西宁冈县城龙江河畔。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队伍和湘南农军约万余人在龙江河畔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5月4日在广场中央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和
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上之布腊斯岛。一说即今龙多岛。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龙涎屿“屿方而平,延袤荒野,上如云坞之盘,绝无田产之利。每值天清气和,风作浪涌,群龙游戏, 出没海滨,时吐涎
①东汉本初元年 (146) 置,治所在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建安末废。西晋改为博陵国。北魏复为博陵郡。治所在鲁口城 (今河北饶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县市地。北齐移治安平
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上。《新唐书·地理志》 南昌县: “南有东湖。元和三年,刺史韦丹开南塘斗门以节江水,开陂塘以溉田。” 《明一统志》 卷49南昌府: 望江亭 “在东湖。唐刺史韦丹筑南塘堤以捍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