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都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北魏移治今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永安中为高都郡治。北周为高平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为泽州治,十八年 (598) 改丹川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晋城市。属上党郡。北魏移治今晋城市东北高都镇。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丹川县。北朝历为建州、高都郡、高平郡治。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北魏移治今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永安中为高都郡治。北周为高平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为泽州治,十八年 (598) 改丹川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晋城市。属上党郡。北魏移治今晋城市东北高都镇。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丹川县。北朝历为建州、高都郡、高平郡治。
金兴定四年 (1220) 升乐平县置,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乐平县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辖境相当今昔阳县地。元初复改为乐平县。
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南四十里黄埔长洲岛。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于此创办陆军军官学校 (即黄埔军校)。
一名龙门山、钟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魏书·释老志》:景明初,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于洛南伊阙山”。即此。即“伊阙”。
即今河北临漳县故邺县城西南门。《十六国春秋·后赵录》:太宁元年(349),“伏都等攻(石)闵不克,(石)闵、(李)农等攻斩伏都等, 自凤阳门至琨华,横尸相镇”,即此。
即兴平水。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三十里。《水经·漓水注》: “漓水又南得熙平水口,水源出县东龙山,西南流径其县南……又西注于漓水。”
清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置,属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雷山县。1913年改丹江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雷山县北老丹江城。1913年改为丹江县。
即关内外铁路。自北京至辽宁沈阳。因当时辽宁名奉天,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关内外铁路改称京奉铁路。“京沈铁路”的旧称。
清置,属固始县。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二十六里期思镇。在河南省淮滨县东南部。面积85.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期思集,人口1780。西周为蒋国都城,楚灭蒋后为期思邑。汉至隋为期思县治,唐废县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东汉属安平国。北魏改名灌津县。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冀州。大业初废。唐贞观元年(627)复置,寻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武邑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东汉中平元年(184),设八关都尉官。“小平津”为八关之一。东汉末置,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参见“小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