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嬴姓。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左传》: 桓公八年 (前704)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 黄、 随不会, 使章让黄”。又,僖公十二年 (前648),“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 ‘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水经·淮水注》: “柴水又东径黄城西,故弋阳县也。” 今故城遗址尚存。

②春秋时齐邑。《春秋》: 桓公十七年 (前695),“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又,宣公八年 (前601),“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可见,此黄为由鲁至齐所经之地。《水经·瓠子河注》: 昌国县有黄山、黄阜。或即 《春秋》 黄之故地。其地当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北。

③春秋宋邑。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六十二里孔梁寺村。《左传》: 隐公元年 (前722),“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杜注: “黄,宋邑。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 战国时为魏邑。

④战国魏邑。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北故城村。《史记·赵世家》: 赵肃侯十七年 (前333),“围魏黄,不克”。即此。


(1)古国名。西周封国。嬴姓。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隆古集附近。春秋时灭于楚。《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即此。(2)古邑名。(1)又作外黄。春秋战国宋邑。在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以黄沟得名。《左传》隐公元年(前722年):“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即此。秦置外黄县。参见“外黄”。(2)在今山东省冠县南。春秋时属齐。《春秋》桓公十七年(前695年):“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即此。(3)即“小黄”。


猜你喜欢

  • 月坨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七十里月坨岛。《方舆纪要》卷17乐亭县:月坨“形如半月。《志》云:白绿洋沟入海四十里即月坨也,在巨浸中,广数十顷,其间草木繁植,雉兔充斥。冰合时,居民尝射猎于此,泮则掉艇樵采,为利甚厚

  • 阿育王寺

    在今浙江鄞县东二十里宝幢镇阿育王山下。相传西晋太康二年(281)僧人慧达首建舍利塔藏释迦牟尼遗骨。东晋义熙元年(405)建寺。《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塔,“按寺碑云:东晋义熙初,以塔

  • 浦阳驿

    在今浙江浦江县治 (浦阳镇)。《方舆纪要》卷93浦江县: 浦阳驿 “在县治东。宋绍定二年置,明初废”。

  • 泸津关

    唐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金沙江东岸。《新唐书· 地理志》 会川县: “有泸津关。” 《寰宇记》 卷80 会川县: 泸津关 “关上有石岸高三千丈,四时多瘴气,三四月间发,人冲之死。非此时中,人

  • 必力公瓦

    元、明西藏止贡的译称。元代宣政院置乌思藏十三万户,于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中有迷儿军万户,即必力公瓦万户之别称。明沿元制,洪武十八年(1385)置必力公瓦万户府,秩正四品。其治所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直

  • 盐铁塘

    ①又名内河。在今江苏太仓市境内。《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 盐铁塘 “在州城北。旧经城中,南越娄江,流十二里入嘉定县界,又南注吴淞江,北流四十里入常熟县界,又北注白茅塘。昔时每浚此以通娄江淀淤。南北

  • 鹿蹄山

    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山海经· 中山经 ·中次四经》: “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 《水经·洛水注》: 鹿蹄之山,“其山阴则峻绝百仞,阳则原阜隆平,甘水发于东

  • 万太县

    1931年1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万安、太和两县赣江东岸地析置,驻沙村(今江西泰和县东南沙村)。取二县首字为名。1934年11月废。1931年由万安、太和两县赣江东岸地析置。治沙村(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东

  • 盲仔峡

    北江小三峡之一。在广东省北部英德市区南北江上。又称浈阳峡、真阳峡。因英德县旧称浈阳,故名。长约7千米。两岸为砂岩山地,海拔450~630米。峡多怪石,有牯牛滩、龙头硬、鳖背、狮角等,舟常遇险。宋曾凿石

  • 南乡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析南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南乡县 (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西晋改顺阳郡。南齐改为从阳郡。北魏复改顺阳郡。西魏析顺阳郡置南乡郡,治所在南乡县 (今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