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洲桥

黄洲桥

在今江西崇仁县城东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崇仁县: 黄洲桥 “在县治东南。宋嘉祐中,建浮梁,名正政桥,后易曰巨济。淳祐中,改创石桥,计九墩,长数十丈。咸淳间,文天祥改名曰黄洲桥。自元及明朝屡经葺治,为郡西往来之通道”。


在江西省崇仁县。崇仁河横贯县中,将县城一分为二,黄洲桥又将两半连结起来。唐时,“于河上编竹为杠,鱼贯而渡,水溢则漂坏,水疲时复葺理用”。北宋嘉祐年间改为浮桥,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开始修建石桥,历15年竣工,旋毁于火;咸淳六年(1270年)重建,并在桥面上建屋40余楹,桥两端设门启闭。文天祥题写“黄洲桥”三字。元、明两代,屡坏屡修,并以捐资的豪绅名改称德平桥、天启桥。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石桥几乎毁坏殆尽,遂代之以浮桥。富绅谢廷恩捐资重修,并借鉴临川文昌桥的经验,清河基,将桥墩建在岩石上,又采用当时的先进建筑技术,加以改进。“自墩脚砌至梁眼有14层,出水小花墩繇梁眼,上至边石,以24层为率……墩前加金钢雁翅一座,以杀水势”。桥长139米,十分牢固。民国时期,一度改名中正桥。1965年扩建为八墩九孔的钢筋水泥大桥,桥面加宽至10米,两边增辟人行道,并装置了桥栏和吊灯。1969年特大洪水冲损桥墩,后又修复。


猜你喜欢

  • 塔耳埠

    亦作塔儿埠。即今山东昌邑县东南百里塔耳堡镇。以山得名。清乾隆 《昌邑县志》 卷2有塔儿埠会。1983年设塔耳堡镇。

  • 贾镇堡

    在今山东冠县东北。清光绪 《山东通志》卷36: “贾镇堡在县东。明嘉靖间筑城。”

  • 斡端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至元十八年 (1281)置,治所在于阗 (今新疆和田市)。二十六年 (1289)罢。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治于阗(今新疆和田县)。二十六年废。

  • 赤水山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永嘉县“破石山”条:赤水山“在府西北百三十里。时有赤水出岩下,一名石室山,上有石室容千人,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亦曰大若岩”

  • 株洲市

    亦作洙洲市。即今湖南株洲市。旧属湘潭县,清置巡司于此。1951年置株洲市。简称株。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面积1.1万平方千米(市辖区535平方千米)。人口371.5万(市辖区78万)。辖荷塘、芦淞、

  • 邿山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左传》: 襄公十八年(前555),晋宋等国攻齐,晋将 “魏绎、栾盈以下军克邿”。注 “邿,平阴西有邿山。” 《清一统志·泰安府》: 邿山 “在平阴县西十二里”。

  • 奥里迷国

    又作咬里没。辽五国部之一。在今黑龙江省绥滨县西十八里敖来河畔古城。《辽史·营卫志下》: 奥里米国 “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以越里吉国人尚海等诉酋帅浑敞贪污,罢五

  • 代北云朔招讨司

    辽初置,治所在柔服县(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白塔村古城)。后改置云内州。

  • 盐井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以产井盐而名。后废。

  • 卤涧水

    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平遥县:卤涧水“出县东南二十里之朱坑,流经县东,分为二十四池,灌溉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