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熊山
一名文旗山。在今福建政和县北。明嘉靖《建宁府志》 卷3 《山川》 政和县: 黄熊山 “在县治之北,县主山也。相传山尝有黄熊见,故名。堪舆家谓此山形如展旗,而无剑戟森布,非武也,特文人之旗耳,故又名曰文旗山”。
一名文旗山。在今福建政和县北。明嘉靖《建宁府志》 卷3 《山川》 政和县: 黄熊山 “在县治之北,县主山也。相传山尝有黄熊见,故名。堪舆家谓此山形如展旗,而无剑戟森布,非武也,特文人之旗耳,故又名曰文旗山”。
明置,属甘州左卫。即今甘肃张掖市西甘浚乡。《清一统志·甘州府》:甘峻堡“在张掖县西南八十里,黑河西。明置。城周三百五十步”。
北宋置,属庐江县。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约五十里矾山镇。境内有矾山古矿。
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明宣德中为开平卫治。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置独石口厅于此。民国初为独石县治。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镇。西晋属汝阴郡。南朝宋废。
①洛水支流。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至偃师县南入洛水。《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二经》:“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卢氏县:“熊耳山在东,
战国韩邑。在今河南登封市西颍阳镇。《水经·伊水注》:“狂水又西,径纶氏县故城南。《竹书纪年》曰:‘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 围纶氏’者也。”古邑名。战国韩邑。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颍阳。《水经注·伊水》引《
又名龟城。即今四川成都市。东晋干宝《搜神记》:“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北宋置,属沙县。即今福建沙县东南琅口。《元丰九域志》 卷9南剑州: 沙县有洛阳口镇。元废。
即思峨洞。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清嘉庆《兴文县志》卷1:仙鹅洞在“县东二十里。一名思峨洞。唐置思峨县本此。洞口狭内阔,石髓凝结,奇形万状。相传仙峨常来此。洞有仙鹅立石痕”。
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杜甫草堂一带。《寰宇记》卷72华阳县:“杜甫宅在西郭外,地属犀浦县,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潭。”《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浣花溪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按吴中复《冀国夫人任氏碑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