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岭
在今湖北大悟县北。《方舆纪要》 卷77孝感县: 黄茅岭 “在县北二百五十里。为县境之险阻。其相近者又有白杨岭。《险要说》: 孝感之黄茅岭与应山之高贵山、随州之栲栳山,皆与信阳三关形势联络。上接襄、邓,下连光、黄,《图经》 所谓天下之中络,楚北之要害也”。
集镇名。在云南省元阳县中南部、藤条江东侧。黄茅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40。原名黄猫岭,因村后山土黄色,形似猫,得名,后雅称为今名。产稻、甘蔗及香蕉、菠萝。晋思公路经此。
在今湖北大悟县北。《方舆纪要》 卷77孝感县: 黄茅岭 “在县北二百五十里。为县境之险阻。其相近者又有白杨岭。《险要说》: 孝感之黄茅岭与应山之高贵山、随州之栲栳山,皆与信阳三关形势联络。上接襄、邓,下连光、黄,《图经》 所谓天下之中络,楚北之要害也”。
集镇名。在云南省元阳县中南部、藤条江东侧。黄茅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40。原名黄猫岭,因村后山土黄色,形似猫,得名,后雅称为今名。产稻、甘蔗及香蕉、菠萝。晋思公路经此。
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四十九里马头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3:咸丰三年(1853)二月,“归德府属之永城县有大股土匪啸聚薛家湖、马头寺等处肆掠”。
①战国秦置,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阎良区武屯乡古城村。孝公徙都于此。西汉高帝亦曾以此为都。后属左冯翊。东汉省入万年县。②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万年县置,属雍州。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北栎阳镇。蒙古至元
在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7义宁县:白面砦“在县西,为诸蛮啸聚处”。
①又名白洋河。即今山东栖霞县、烟台市境之白洋河。《明史·地理志》 福山县:“西南有义井河,北入海。”其上源曰大河。栖霞县“南有翠屏山,大河出焉,即义井河之上源”。②在今湖北麻城市东百里。《方舆纪要》卷
①即今山东昌邑市东北五十里下营镇。清《乾隆内府舆图》:昌邑县东北有下营。②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清一统志·肇庆府》“大峒寨”条:“又有下营……八寨, 皆在(封川)县东北归仁乡。”集镇名。在山东省昌邑市
①即镜湖。又名鉴湖。东汉永和五年(140)由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修筑,在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北麓。周三百余里。唐以后逐渐淤浅,至南宋大部被围为田。《清一统志·绍兴府》:镜湖“在山阴县(今绍兴市)南三里。一
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置,属安西都督府。治所在今新疆和田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贞元中废。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治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县西南)。属安西都护府。《旧唐书·高宗纪》:“以尉迟伏阇雄为
1917年由呼伦县析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吉拉林(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室韦镇)。1920年改为室韦县。清末置,治吉拉林(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室韦镇)。1920年升县,并改名室韦县。隶黑龙江省
①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正义》引 《括地志》: “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 即此。②即今河北徐水县西北四十五里釜山。《新定九域志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运河上。有上下二闸,相距九里。上闸在县西南三十里,一名柳林闸。下闸在县西南三十九里,一名十里闸。汶水自东而来,行二闸之中。由分水龙王庙前南北分流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