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鼋头山

鼋头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山之支岭。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一山皆青石,温润光莹,扣之琅琅有金玉声。浙西碑石与压砌缘池,皆取此石而出。” 又引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云: “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 明洪武 《苏州府志》 卷2: 鼋头山 “山中产青石,徽宗朝采贡,故东南有花石纲”。


古山名。又称鼋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太湖中西洞庭山东麓。唐韦应物有《鼋头山神女歌》。


猜你喜欢

  • 栗洲

    即烈洲。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宋《景定建康志》 卷19: 烈洲,“伏滔 《北征赋》 亦谓之栗洲,上有小山,其形似栗,因名之”。

  • ①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十五里大城子。《左传》: 哀公十七年 (前478),“公会齐侯盟于蒙”。西汉置蒙阴县。②战国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

  • 休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丰县置,属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新丰县东北长吉屯。大业初省入河源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新丰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新丰县东新丰江南。属南海郡。大业初废。

  • 孔古烈仓

    元岭北行省仓廪。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附近。《元史·选举志》:“和林昔宝赤八剌哈孙、孔古烈仓改立从五品提举司。”明罗洪先《广舆图》于旺吉河(今翁金河)东标有“孔古列仓”,其地有红古勒山,故名。

  • 永康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永安军置,治所在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熙宁五年(1072)废为砦,九年(1076)置永康军使,治所在导江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

  • 五马沟

    在今安徽亳州市东。清咸丰、同治间,曾为捻军据点。

  • 乐安营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置,属崖州。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南老乐城村。清置巡司于此。

  • 楚水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乳河。《水经·丹水注》:楚水 “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径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

  • 湄洲屿

    一名鯑山。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湄洲岛。宋时约六、七里,有田数十顷,可耕而食,鱼米饶足。明洪武初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虚其岛。嘉靖末,总兵戚继光奏复。清季有游击守备、千把总驻此。岛西南天后宫为我国祭奠马祖之

  • 丹灶墟

    ①即今广东江门市北丹灶墟。旧属新会县。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新会县“墟市”有丹灶墟。1951年划归江门市。②即今广东南海市西丹灶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南海县西有丹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