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亢县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东汉属沛国,西晋改属谯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析夏邱县地复置。贞观八年(634)废。
②东晋侨置,属历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二十五里清溪镇北,一说在今含山县东南十五里龙角桥。北周省入历阳县。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龙亢。属沛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属历阳郡。隋废。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东汉属沛国,西晋改属谯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析夏邱县地复置。贞观八年(634)废。
②东晋侨置,属历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二十五里清溪镇北,一说在今含山县东南十五里龙角桥。北周省入历阳县。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龙亢。属沛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属历阳郡。隋废。
即丹水。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7宜川县:丹阳川“蒲川水自鄜州洛川县来, 流入丹阳川, 川口有赤石, 因曰赤石川”。
古名滋茂池。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龙溪乡东北,龙溪河源处龙池。清嘉庆《汶川县志》卷7:滋茂池在“县南一百二十里,龙溪沟入四十八里。四合皆山,中一巨浸。俗呼为白龙池, 曰滋茂池。一名慈母池,在慈母山下,
即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汉为茌县驻地。三国魏至北齐为山茌县驻地。清时有县丞驻此。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部。面积137.4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夏,人口 3000。建于西汉初,原
明置,属定辽右卫。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南汤山城镇。《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宁东堡”条下:“汤站堡在险山堡西,其西南与凤凰城接界。”
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东魏置怀仁县以此名。《寰宇记》卷22海州怀仁县:“怀仁山在县北四十里。其山无草木生。”
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附近。《续汉书·郡国志》 南阳郡武当县注引《荆州记》:“县有女思山。”《寰宇记》卷143武当县:女思山“汉武当长来郡,女嫁为河内张德子,妇随夫还至此山,南望其父,思慕而死,
即兔儿山、吐儿山。又作犊山。在今内蒙古林西县、巴林右旗北境。《辽史·道宗纪三》: 大康元年 (1075) 夏四月,“乙酉,如犊山”。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 “单于庭依犊儿山麓,广荐之中,毡庐数十,
在今江西会昌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会昌县: 荣阳水 “在县东南。上流会东水及上辅水,共流一百九十里抵广东海阳县界会韩江入海”。《清 一统志 ·赣州府一》: 荣阳水 “源出军门岭南,东南流合
在今贵州绥阳县东北十五里桑木坝乡。《方舆纪要》 卷70遵义府遵义县: 桑木关 “ (明) 万历中,川帅讨杨应龙,别将麻孔英自南川进破桑木关”,即此。在今贵州省绥阳县东北桑木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在今江西泰和县西北。《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传担山“在泰和县西五十里。山极高峻,路甚隘窄,攀援转置而后可过。其西南又有石笋峰,尤峻拔,下有通天圣岩,旱则于此祷雨”。《清一统志·吉安府一》:传担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