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备堰
在今四川江油市南彰明镇东。《方舆纪要》卷67彰明县:“龙备堰在县东。”
在今四川江油市南彰明镇东。《方舆纪要》卷67彰明县:“龙备堰在县东。”
在今安徽泾县西六十里云岭乡。清置守御所于此。
在今河南临汝县城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据《风穴寺志略》载,该寺建于北魏,称香积寺。唐代扩建,并改名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明、清两代对寺内建筑有所修补和增建。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唐开元时建造的七祖塔,高22米
亦作刷经寺。即今四川红原县东南刷经寺镇。民国谢培筠 《川西边事辑览》 第八编: “由理番至刷金寺……共计三百里。” 1954年为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首府,1955年为阿坝藏族自治州首府,1958年自治州首
在今福建连江县北。《方舆纪要》卷96连江县:龙漈山“在县治北。县之主山也。冈峦如龙,漈水夹涧而下。有潭曰五峰潭。山北五里曰湖山,高秀出诸峰之上”。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的棉兰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从葛葛僧祗四五日行,至胜邓洲。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国。”
1912年改思达厅置,属四川昌都府。治所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恩达。后划归川边特别区,1939年后属西康省,撤销后并入类乌齐县。旧县名。1912年改恩达厅置,治所即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西南恩达城。后废。
西晋永兴元年(304)分淮南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县地。南朝宋永初二年(421)于郡置南豫州。齐属豫州,永明二年(484)属南豫州。北齐兼置和州。隋开皇九
即今四川璧山县北七塘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巴县:七塘铺“在县西北一百二十二里”。后为场市。同治《璧山县志》卷1:七塘场在“县北六十里”。
唐贞观五年(631)以拓拔赤词部落置。初为都督府,后为羁縻州,属安定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
唐西域国名。在今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口巴士拉。《新唐书·地理志》:广州东南海行,至提罗卢和国,“又西一日行,至乌剌国,乃大食国之弗利剌河,南入于海。小舟溯流,二日至末罗国,大食重镇也。又西北陆行千里,至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