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山县

龙山县

①北魏太和十七年(493)置,属广州顺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郏县东南。隋开皇初改名汝南县。

②北齐武平四年(573)置,属谯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二十六里龙山集。隋开皇九年(589)废。

③北齐武平六年(575)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元和志》卷13:“因县西龙山为名。”隋开皇十年(590)废。

④南朝梁、陈时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北。以近龙山为名。隋大业初废。

⑤隋开皇初改龙城县置,属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十八年(598)更名柳城县。

⑥唐置,属昌州羁糜州。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至德后废。

⑦辽开泰二年(1013)置,为潭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白塔子。金属利州。元初属大定府,至元四年(1267)属利州,后属大宁路。明初废。

⑧清雍正七年(1729)置,属永顺府。治所即今湖南龙山县。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1)古县名。(1)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置,治今河南省郏县东南。为顺阳郡治。隋开皇初改名汝南县。(2)南朝梁析布山县置(旧说梁、陈时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北。属郁林郡。隋大业初废。(3)北齐武平四年(573年)置,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龙山集。属谯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4)北齐武平中置,治今山西省太原市旧城。属太原郡。隋开皇中改晋阳县。(5)隋开皇初改龙城县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为营州治。十八年(598年)改名柳城县。(6)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治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公营子村。为潭州治。金属利州。元属大宁路。明洪武初废。(2)今县名。在湖南省西北隅沅水支流酉水上游,与湖北省、重庆市交界。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3127 平方千米。人口53.7万。辖12镇、35乡。县人民政府驻民安镇。五代置上溪州。宋因之,为羁縻州。元置白崖洞长官司,治今石牌洞,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属永顺宣慰司,并复置上溪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在麂皮坝置龙山县,治今民安镇,属永顺府。因山得名。1914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永顺专区。1952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4年改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1955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西山地西北缘,地形以山地为主,间以台地、盆地和谷地。酉水、洗车河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产有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林产有油桐、油茶、柑橘、板栗及松、杉等。有黄连、杜仲、天麻、百合等中药材。矿产有煤、铁、铅、锌、硫黄、石膏、紫砂陶泥等。工业主要有卷烟、陶瓷、电力、化工、榨油、水泥、建材、造纸、织锦等厂和煤矿。209国道纵贯南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茨岩塘曾为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龙山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尚存。古迹有五代吴著厅遗址。


猜你喜欢

  • 马耳山

    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完县:马耳山“高耸干云,有两峰并峙,状若马耳。《志》云:县境诸山,马耳为之冠,中有桃花洞及桃花泉”。②即今山东五莲县东二十八里马耳山。《水经·潍水注》:涓水

  • 兴中府

    辽重熙十年(1041)升霸州置,治所在兴中县(今辽宁朝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朝阳、北票等市县地。蒙古至元七年(1270)降为兴中州。辽重熙十年(1041年)升霸州置,治兴中县(今辽宁朝阳市)。辖境约相

  • 十方院

    俗称弥勒庵。在今北京西直门南小街。清《日下旧闻考》卷52引《燕都游览志》: “十方禅院,相传为北留庵。万历初,有大力者夺之。于时五台陆公捐资首唱归其直,堂其址。畚筑之余,得残碑尺许,有贞观年月及北留寺

  • 栎亭

    即春秋楚栎邑。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东,径栎亭北。” 即此。

  • 梧桐村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南尚志村。1942年东北抗联三军军长赵尚志殉难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尚志村。

  • 民望县

    北魏皇兴三年(469)置,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西南。古县名。北魏皇兴三年(469年)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西南。属朔州。后废。

  • 多云山

    ①在今湖北武穴市北。《舆地纪胜》卷47蕲州:多云山“在广济县十五里。天欲雨,则山先出云”。《方舆纪要》卷76广济县:多云山“在县(今梅川镇)东十五里。多云水出焉,流入罗田县界”。②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

  • 绥戎城

    唐置,属鄯城县。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湟水南岸。《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鄯城县: 临蕃城 “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绥戎城”。后没入吐蕃。

  • 冶城

    ①又称冶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一带。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一说三国吴)冶铸之处,故名。《晋书·谢安传》:谢安“尝与王羲之登冶城”。隋开皇中,移江宁县治此。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冶城

  • 吴家集

    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北吴集乡。《清史稿·地理志》海州沭阳县:“吴家集有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