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支堡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二年(398),南凉秃发乌孤“进击(梁)饥,大破之。饥退屯龙支堡”。即此。北魏于此置金城县,西魏改名龙支县。
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南凉秃髮乌孤进士羌酋梁饥,“饮退屯龙支堡,乌孤进攻,拔之”,即此。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二年(398),南凉秃发乌孤“进击(梁)饥,大破之。饥退屯龙支堡”。即此。北魏于此置金城县,西魏改名龙支县。
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南凉秃髮乌孤进士羌酋梁饥,“饮退屯龙支堡,乌孤进攻,拔之”,即此。
即今湖北公安县西南六十六里郑公渡镇。清同治 《公安县志》 卷2 《乡市》: “郑公渡市,在长安里。”
一名石镜山。在今安徽绩溪县东。《舆地纪胜》卷20徽州:石照山“在绩溪县东五里。有石高二丈,光可以鉴。旁有石照院”。
在今福建浦城县东九十里高泉关。明置巡司于此。
北宋置,属平泉县。即今四川简阳市。《元丰九域志》卷7:平泉县有“牛鞞镇”。
即今湖南浏阳市南大瑶乡。清嘉庆《浏阳县志》卷7:大窑铺市“在县南六十里”。
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二年 (886) 以义成军置,治所在滑州 (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领滑、郑 (今河南郑州市)、陈 (今河南淮阳县) 三州。五代唐复名义成军。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二年(88
在汉长安城西二十八里,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汉上林苑中的离宫。《汉书·江充传》:“初,充召见犬台宫,自请愿以所常被服冠见上。上许之。”晋灼注引《黄图》曰:“上林有犬台宫,外有走狗观也。”
即今江西赣县东北磨刀。《清一统志·赣州府二》:长兴镇巡司“在赣县东北一百里。旧名磨刀寨,本朝乾隆四十三年改今名”。在四川省南溪县东北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兴,人口800。清
唐开元二十六年 (738) 分鄮县置,属明州。 治所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北十二里河村。后移治今定海区城关镇。因山得名。大历六年(771) 废。古县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析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泉州宣慰司置,治所在泉州路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十八年 (1281) 迁治福州路 (今福建福州市),次年还治泉州路。二十年 (1283)复迁治福州路。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