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将军
官名合称。即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汉朝为重号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皆置。梁、陈指镇卫、骠骑、车骑三号将军。北魏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朝则指内军、镇军、抚军三将军。
三将军指三重号将军,不同朝代所指也不完全相同。汉朝指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沿置。梁陈指镇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北魏既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朝以内军、镇军、抚军称三将军。
官名合称。即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汉朝为重号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皆置。梁、陈指镇卫、骠骑、车骑三号将军。北魏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朝则指内军、镇军、抚军三将军。
三将军指三重号将军,不同朝代所指也不完全相同。汉朝指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沿置。梁陈指镇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北魏既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朝以内军、镇军、抚军称三将军。
官名,清设此官。为火器营主官。清代康熙年间始置火器营,设鸟枪护军,每人鸟枪一支,并有子母炮,专司练习火器。《清史稿·职官四·火器营》:“火器营,掌印总统大臣一人。总统大臣无员限(王公、侍卫内大臣、都统
役名。宋朝下等役职。掌在监当官与专知指挥下稽察来往商旅,拘拦搜检漏税及禁卖货物。差五等户充当,或招募。公人名。宋代州役之一,在监当官与专知官指挥下稽察来往商旅,拘拦搜检漏税物资等。一般差第五等户充任或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置,为散官八尉之一,正八品下; 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改大都督置,为三转勋官,比从六品。宋朝为第十阶勋官,秩从六品。金朝置为第十阶勋官,从六品
官名。南朝梁置,为八安将军之一,只授予在京都任职的官员。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为重号将军; 大通三年(529)改定官制后,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一班。陈沿置,拟三品,比
官名。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置,为三司属官,以朝官通判资序者充任,掌检计、定夺、点检、覆验等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官名。宋置,属三司。掌分左右厢检计、定夺、点检、覆验、估剥之事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前藏设六品官五十九人,分辖四十三中营。后藏设六品官十七人,分辖十四中营。唐古特官。清分设于前后藏,秩均为六品,属唐古特营官。员额前藏共五十九人,分驻
即“常衮”。官名。辽置,即常衮,见该条。
官名。明置,为通政使司官员,协助长官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等事,分左参议、右参议,各一人,皆正五品。见《明史·职官二·通政使司》。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普通六年(525)罢。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十一班。
官名。西晋置。《华阳国志·南中志》: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罢宁州,置南夷,以天水李毅为校尉,持节,统兵镇南中,统五十八部夷族都监行事。”立府,设长史,司马、参军等僚佐。可举秀才、廉良,职掌与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