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署郎

三署郎

东汉光禄勋所辖左、右、五官三中郎将署所掌郎官合称。时罢车、户、骑三将,故中郎、侍郎、郎中皆分属三署。以郡国所举孝廉补之,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以供官吏人材之储备。其功高久次者得举茂才。尚书郎亦从中选任。三国吴沿置。魏、蜀不置三署,后其称遂废。


三署郎,即三署中的郎官。有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秩比四百石;郎中,秩比三百石;无定员,多至千人,皆掌执戟宿卫。三署指五官中郎将署,左中郎将署,右中郎将署,皆秩比二千石,属光禄勋。(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元兴元年春正月戊午,引三署郎召见禁中,选除七十五人,补谒者、长、相。”《后汉书·孝安帝纪》:“诏选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书》、《毛诗》、《谷梁春秋》各一人。”“八月庚午,初令三署郎通经术任牧民者,视事三岁以上,皆得察举。”

猜你喜欢

  • 殿丞

    宋朝殿中丞简称。

  • 主客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清礼部主客清吏司次官,简称“主客司员外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主客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与司郎中共掌司事。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汉一人。七年,增满洲一员。后改设二人,宗

  • 添支

    官制用语。又称增给,宋朝官员的一种加俸。宋制,有官、职、差遣之别,除本官正俸料钱、衣粮外,带职与任差遣则另加钱、米等,称为添支。北宋前期,权三司使、知开封府,百千;权发遣三司使,五十千; 玉清昭应宫、

  • 郡尹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改郡太守曰郡大尹,郡尹即郡大尹,职如太守,掌治其郡。见《汉书·王莽传》。

  • 河东局丞

    官名。北齐置。见“河东局”。

  • 提调

    官名。①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又称“提调官”。明制,顺天、应天二府乡试用府尹,各省乡试以布政司官充任,会试则以京官用之。俱设一员。掌理试场帘外一切事务,封闭内外门户,凡送卷、供应物料、弥封、誉录等事

  • 候正

    官名。①春秋战国晋置。又称 “候”、候奄、元候。主侦察敌情之军官。《左传·成公二年》: “司马、马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杜预注:“候正,主斥候。”②北周置。负责警卫候望。《周书·刘雄传》

  • 尚书左司员外郎

    官名。唐朝武则天永昌元年(689)置,员一人,从六品。中宗神龙元年 (705) 省,二年又置。协助郎中处理都司政务。北宋前期,用为文臣寄禄官,六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复为职事官,

  • 格格五等

    清朝皇族的女儿称“格格”,意为“小姐”,其封爵等级有五:1、郡主,2、县主,3、郡君,4、县君,5、乡君。不入五等爵的称“宗女”。见《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参看“格格”条。

  • 咨议局副议长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副长官。宣统三年(1909)置。每局一或二人,由本局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掌协理全局事务,议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