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宰
指宰相。晋代枣道彦(据)《杂诗》:“天子命上宰,作蕃于汉阳。”
指宰相。晋代枣道彦(据)《杂诗》:“天子命上宰,作蕃于汉阳。”
唐高祖武德九年封孔子的后代为褒圣侯。见《新唐书·礼乐志五》。
①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规劝君王过失。《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桓公问置吏于管仲。管仲曰”: “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②西夏官位。谏臣为谏师位之一,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同等。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注授差遣制度之一。又称对易、对替、两易、对移。凡官员因避亲嫌,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得与其他官员换任。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亦称对移。官员因避亲嫌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 得与其他官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贤良忠直类科目。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诏举,孙逖及第。
官名。属尚书省。三国魏始置,掌军事枢务,主管全国军事行政,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五郎曹。西晋初不置,武帝太康 (280—289)间复置,分中兵、外兵为左右,共领七郎曹,仍称五兵。东晋、南朝沿置
官名。金置,为御药院的属官。都监无固定员额,同监不常任命。
武官名。北魏置,为州军府督将之一, 掌领兵之职。《魏书·杨播传》记长孙椎为杨州刺史, 奏杨侃为统军。
见“十壮将军”。官名。南朝梁代有此将军,为十二班。见《隋书·百官上》。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见“军学司”。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散职八尉之一,正七品。官名。隋炀帝置,正七品武散官授宣惠尉。见《隋书·百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