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书令

中书令

官名。① 西汉为“中书谒者令”简称,武帝时置,由宦者担任,掌收纳尚书奏事、传达皇帝诏令,成帝时改中谒者令。参见“中书谒者令”。②魏晋南北朝为中书省长官之一。三国魏文帝初年分秘书置中书省,以秘书左、右丞刘放、孙资分任中书监、令,并掌收纳章奏、草拟及发布皇帝诏令之机要政务,皆位三品,无所轩轾,唯入朝时班次略低于中书监。职权甚重,“见信于主,制断时政。”(《三国志·辛毗传》)吴国则仿西汉制度,置为中书长官,主草拟诏令。西晋承魏制,传宣皇帝旨意,贵重尤甚,虽资位逊于尚书令,实权则过之。入选者皆文学之士。常以宰相、诸公兼领。东晋纳奏、拟诏、出令之职移归散骑省、西省,中书省遣侍郎一员分任草诏,中书监、令遂成闲职,极少并置,多授予宗室亲王、大臣以示礼遇,或由宰相、诸公兼领。南朝中书省复掌纳奏、拟诏、出令,然权归中书舍人,监、令名为长官,品秩升高,多用作重臣加官。宋仍三品; 梁明令中书令品秩低于中书监,十三班; 陈亦然,三品、秩中二千石。北朝略同。《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既贪货贿,世宗内渐嫌之,元康颇亦自惧。又欲用为中书令,以闲地处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中,二十三年改三品,北齐因之。隋朝罢中书监,遂专为中书省长官,又随省改名内史令、内书令,复掌纳奏出令之任。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名中书令,员二人,正三品,为中书省长官,总判省事。与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并为宰相,在政事堂共议国政。地位尊崇,师长百僚,主持决策出令之大政,承受、宣布皇帝旨意,付中书舍人草成诏敕,审复认可后呈皇帝批准,付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高宗以后在三省长官中最为重要,裴炎为中书令时,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后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遂专秉政事笔,成为首席宰相。玄宗以降,不轻授人,而以中书侍郎主持省务,实行宰相轮番秉笔制。代宗大历二年(767) 升为正二品,名义崇高,罕预政事。唐朝中后期常加“检校”名义,用为褒赏功臣、藩镇的加官,号为使相,位或低于侍中。五代亦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名西台右相,咸亨元年(670) 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改名凤阁内史,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玄宗开元元年 (713)改名紫微令,五年复旧,天宝元年 (742)改名右相,肃宗至德二载 (757)复旧。北宋前期为二品寄禄官,仅表示品阶俸禄,无职事,作为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之兼官,号使相,不预政事,不签署朝廷命令,唯于除授官员敕书末尾,存其官衔。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复为中书省长官,正一品,然因官高未尝除授,而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其职。南宋省。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复置,为南面官署中书省长官,或用作亲王、大臣尊号。西夏建国初期为全国政务长官,位极尊荣,掌宣发命令,多由党项宗室亲贵担任,汉官位显功著者亦任之。金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立,然中枢政务实由尚书省主持,中书令仅为显贵尊号,熙宗至海陵王时,例由尚书右丞相兼任,纯属虚衔,后随省废。蒙古国时期汉人文官“必阇赤”或有此号,乃汉人随意选择的译名,非实称。元朝以中书省为全国最高政务机构,设中书令一员为长官,典领百官,初委任大臣,世祖以后,例以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中书省政务实由左、右丞相主持。明初罢。


官名,在汉朝为“中书谒者令”的简称,魏晋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汉书·司马迁传》:“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三国魏文帝改秘书令为中书令,掌机密,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晋、宋、齐、梁、陈、北齐、北魏皆沿置,隋避国讳,改称内史令。唐代时称内史令,时称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等,其佐官有侍郎、舍人等。宋代中书令掌佐天子议大政、宣奉命令等,基本上与唐同。元代中书令掌领百官,会决庶务。见《通典·职官三·中书令》、《晋书·职官志·中书监及令》、《宋书·百官下·中书令》、《南齐书·百官志》、《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二·中书省》、《宋史·职官一·中书省》、《元史·百官一·中书令》。

猜你喜欢

  • 云韶府

    官署名。即内教坊,唐武则天如意元年(692)改此名,以宦官为使; 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内教坊。官署名。即内教坊,掌女乐。唐武德后,在禁中置内教坊。武后如意元年,改称云韶府,以中官为使。见《新唐书

  • 崇玄署令丞

    官名。北齐置昭玄寺,掌诸佛教。鸿胪寺中亦置典寺署,统州郡沙门,隋炀帝改佛寺为道场,改道观为玄坛,各置监丞,并在鸿胪寺设崇玄署管理之,置署令一人。唐贞观中省。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复置,有令丞各一

  • 中都国子学

    学校名。明洪武八年(1375)置,十五年改称中都国子监。详见“中都国子监”。

  • 赞襄政务王大臣

    见“八大臣”② 。

  • 伦侯

    爵名。战国末秦置,秦统一后因之。位低于列侯,无封邑。《史记·秦始皇本纪》,琅邪台石刻有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成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爵名,秦置,为列侯之类,而位次于列侯,且无封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 稽查守卫事宜处

    官署名。清末稽查守卫事宜大臣衙署。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总司稽查守卫事宜大臣,始设。职掌稽查守卫宫禁事宜。置稽查守卫事宜大臣三人,下设总办、帮办各一人,稽查章京四人,稽查委员十数人等。宣统三年(1

  • 尚方令丞

    官名。秦始置尚方令,属少府。汉沿置,有丞。尚方是制备宫廷器用的机构。《后汉书·百官志三》本注:“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其所作器物当是镂镶金玉等贵重物品。《汉书·朱云传》记朱云说:“臣愿赐尚方斩马

  • 盐铁使

    官名。唐肃宗乾元元年 (758),始以度支郎中第五琦为诸道盐铁使,掌盐铁专卖,兼及矿冶,以聚敛军资。代宗、德宗时曾分汴东、汴西两使,后复为一使,或与转运使合为一职,称盐铁转运使,亦有以度支使兼领者。多

  • 度支大臣

    官名。清末度支部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度支部尚书设。一人,从一品,特简。总理本部事务,并为国务大臣,参加阁议。官名。清末设度支部,其长官为度支大臣、副大臣。掌管收支计算、银行币厂、各种税收、库藏

  • 开拆官

    吏职名。南宋临安府所属开拆司置,有正开拆官、副开拆官、下名开拆官,分管开拆司有关事务。参见“开拆司”。流外官名。宋于三司、开封府各置开拆官,诸州称开拆司,均掌收发文件。